
西曲河村旱垣温室大棚
中国发布网讯(卫奎狮 史俊杰)“以前挣不下钱,节衣缩食,不敢吃、不敢穿,也不敢花。现在好了,既有管理大棚的收入,还有企业的提成。以前浇地都是人工,现在都装了喷灌设备,省时省力又科学……”晋中市太谷区西曲河村村民薛永明说起自己的生活变化,感受颇多。
薛永明所在的西曲河村,地处丘陵和山区交汇处,村里的170多亩荒地、350多亩荒山,曾撂荒多年。如何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获得收入,一度是该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
西曲河村党支部书记薛荣生说,20多年前,当地的村干部们大胆构思,学习引进大棚种植技术,将温室“移”上荒山,建成了全国首创的旱垣温室。2018年,村里将500多亩土地流转给企业,建起水肥一体化的现代旱垣温室园区,采取“公司+合作社”的模式,每年村集体收入5.1万元、合作社收入4.9万元,还吸纳24户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2018年脱贫的薛永明就是受益人之一。他种了10余年大棚,但每年的收入并不高。“过去在村里种自己的大棚,去掉投资,一年收入1万元,现在承包了两个企业大棚的管理工作,除了劳务工资,每收获一斤西红柿还有一块多钱的提成,每年纯收入5万多元。”
脱贫攻坚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也改变了农民的劳作方式。在太谷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西曲河旱垣温室,科芯公司CEO胡建龙介绍:“我们利用‘科技+作物生长规律’,聚焦生产种植环节,以‘AIPA’为技术载体,通过精准种植、科学预测,实现订单式标准化农业生产。”先进的技术,精细的管理,使这里产出的蔬果型番茄畅销市场,不仅企业获利,种植户也有了可观的收益。
从曾经的一穷二白到脱贫摘帽再到实现小康,薛永明和西曲河村只是我市众多脱贫户和脱贫村庄的缩影。如今,我市更多的农民过上了好日子,更多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自2012年以来,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现行标准下26.7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7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全市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5年高于全市农村平均水平。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得到保障,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生活蒸蒸日上。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三农”工作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我市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让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