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芳尘不濡,秾华贵此生——品读花鸟名家曹文忠的写意兰花
文|康巴汉子
2021年08月06日   12:34 | 来源:中国发布网
  艺术创作的生命在于情感,但凡是好的绘画作品,都是用墨色和线条诉说思想与情感。
 
  曹文忠,新闻界一位潜心写意花鸟数十年的朋友,五年前,我专访过他并写了他的画评。五年中,他在北京先后成功地举办过两次个人花鸟画展并出版了《十八兰徒》——曹文忠花鸟画作品精选集。在他寄给我的画册中,我很喜欢他那线条精炼、迹简意淡、虚实相生、生动流畅的兰花,总感有一种清逸古润之气扑面而来


 
  兰花,中国传统名花,以幽香、高洁、清雅而闻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四君子中的兰花,又因一种劲气内敛的高贵气质和馨香卓然的王者之香,被世人冠以“花中君子”的美名。正因如此,兰花也成为历朝历代文人画家长画不衰的传统题材。
 
  中国画因其独特的人文精神,要求每一幅绘画作品都要淋漓尽致地体现出画家的生命操守和艺术品格,花鸟画更是如此。


 
  曹文忠在长期的笔墨丹青生涯中,一直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水墨艺术的传承与实践,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探索出其个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他笔下的兰,疏花简叶,笔简意赅,气韵生动,自然天成。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和雅正清婉的文人意气,似乎是在用墨色和线条诉说着他胸中宁静释然的情怀和清新儒雅的文人格调。
 
  中国画注重写意,以形写神是中国画的美学基础。笔墨仅仅是表现形象的技巧,也是蕴含着画家的审美意趣,文化底蕴与学识修养综合表露的载体。


 
  兰花,花易叶难,笔易墨难,形易韵难。看似迹简意淡的兰却对画家的笔墨功夫和自身素养要求很高,要求势在不疾而速,时在不湿而润。曹文忠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阅历、良好的道德修为,于喧嚣中保持平静自然的心态。他笔下的兰多而不乱,少而不疏,总是在三笔两笔的逸笔草草中,恰到好处地将兰的摇曳多姿、生机勃勃之态跃然纸上,气韵生动地彰显出兰的幽静深邃、馨香淡远的神韵和笔墨意蕴下的自然之美。
 
  气韵生动是画家生命里带出来的东西,只有画家的激情和思想锋芒才能激活它。天生的秉赋和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和勤奋的精神支配着曹文忠先生的创作意识,让他在传统文化和笔墨技法中去探寻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去意境深邃的表现出兰花那“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缩”的高洁品质和天然芳华的神韵。


 
  兰花,已经成为一种气质,融入进中华民族的精神。曹文忠正用酣畅淋漓的笔墨去探寻兰花传统意象中新的生命所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转换和创造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幽芳尘不濡,秾华贵此生。兰花之美,只有中国人最懂。


曹文忠

 
  曹文忠,1970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副总裁,新华书画院副院长,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其作品被百余家主流媒体和专业媒体刊载报道,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获奖。2016年5月、2019年11月,先后在北京新华书画院举办“画语初心”——曹文忠花鸟画展和“墨韵丝语”——水墨与刺绣的对话"曹文忠·梁雪芳艺术双人展。2019年出版了《十八兰徒》——曹文忠花鸟画作品精选集。
 
  曹文忠兰花作品:










 
  康巴汉子:康平,艺术评论家,中国收藏家杂志编辑、中国文化与产业杂志编委兼评论部主任。近年来,专访过国内数十位名人名家,撰写出近百篇影响广泛的人物专访和书画艺术评论刊发人民曰报海外版、中国改革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收藏家、中华老字号、中国文化与产业、收藏与投资、香港中外美术研究等报刊杂志和各大主流网络媒体上,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海内外,他被艺术评论界誉为"用优美文字去讲述一个艺术家故事的人。”

【洪洋/选送】
(责任编辑:编辑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