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唱响巾帼歌
——记山西夏县郭里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巧红
2021年07月12日   21:44 | 来源:中国发布网
 
  
  本网讯(李凯 贾海燕)她,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没有动人的外貌,也没有太高的学历,只有朴实、好学、肯干和倔强。甚至有人说她是不是傻点啊?年纪轻轻整天和土地打交道,也不嫌苦和累。在当今的农村,几乎除了年迈的老人和家庭无法脱身的妇女,大家一个个都选择外出打工。虽然,打工挣不了太多的钱,但至少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水浸透衣和衫,皮肤晒得像黑炭,一身泥土遮容颜。但她却偏偏选择了常人不走的路,扎根农村,勤学苦钻,外出取经,大胆实践,科学种田,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闯劲,干劲和倔劲,蹚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径,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走向致富路。她就是夏县郭里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巧红。
  
  一心扎根农村 实现心中梦想
  
  任巧红从小受父辈的熏陶,特别热爱劳动,喜欢去地里跟父母学习种田。长大结婚以后,同村的妇女几乎都外出打工,同龄人也劝她一起打工,她说:“如果大家都外出打工,土地谁来种?土地是我们的根,只有把根扎好、扎深、扎实,土地才会回报给我们更多的财富,我们不能只看打工的眼前利益,要看长远利益,要从这片黄土地上想办法、做文章。”她坚信土地就是刮金板,土地就是聚宝盆,土地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财富。2012年她和丈夫承包了几十亩土地种植棉花、西瓜补贴家用,家里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那时,她就想,自己的生活有所好转,也要让村民有点收入补贴家用,她雇佣村里闲散的劳动力和贫困村民摘棉花,市场价,每摘一斤棉花2角钱,她出3角钱,每人每天收入30余元。2017年她和丈夫郭建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办了军红家庭农场,流转土地210余亩。小麦采用山西农大(生物肥)肥籽同穴播种,创出亩产超千斤的好收成。农忙时,她的农场10余人就地就业,3个人签订了长期用工合同,为村民增加了收益。
  
  学习先进技术 改接优良品种
  
  2018年任巧红夫妇在参观陕西杨凌农高会上,突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个枣中之王,宁灶武培育的“晋冬枣”个头大,成熟早,口感脆甜,出口“新西兰”“俄罗斯”等国家,效益非常可观。好学有经济头脑的任巧红马上意识到,商机来了,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于是,她和丈夫商量,取经学习,改接优良品种。他们夫妇不怕路途遥远,多次赴宁灶武基地学习取经,直至完全把新技术学懂弄通,同时,又高价购回晋冬枣接穗,把自己的老品种枣改接换头,并和中国国际鲜枣研究所强强联合,采用红枣+奶羊+生物菌肥种植新技术,生产高端,绿色,有机晋冬枣。
  
  富有经济头脑的任巧红,把老品种枣改接换头后,又瞄准了葡萄最新种植技术。传统普通的大田葡萄种植技术远远跟不上现代市场的需求。她查阅资料、电话咨询、上门求学,通过了考察比较,最终采用蔡英明发明专利,葡萄高架小龙干,高产优质新技术。
  
  2020年,她采用新技术种植五十亩“蓝宝石”葡萄,聘请山东寿光蔡英明教授为技术顾问,采用蔡教授发明创造的高架小龙干技术模式,成为当地葡萄种植户的样板田,供葡萄种植户参观学习和效仿,让更多的种植户生产出优质、绿色健康的葡萄。本村及周边村葡萄种植户在她的传授下,都采用了葡萄种植新技术,预计,亩产收入比原来翻一番。辛勤的劳动换来丰硕的成果,军红家庭农场2018年被评为“运城市示范家庭农场”,2019年8月被运城市科技局评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2020年被评为“山西省示范家庭农场”等荣誉。
  
  开展状元大赛 提高葡萄品质
  
  2019年任巧红接任了郭里葡萄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一职,任职期间,她曾多次聘请葡萄专家、教授和专业老师以及乡土人才等给社员授课,传授高架小龙干葡萄管理技术,多次组织合作社社员到山东、河北等地参观学习。为了提高葡萄品质,在本社举办了四届50余家葡萄种植户状元大赛,比串形、比颜色、比口感、比品质,激励葡萄种植户学技术,提质量,增效益。开展状元大赛时,县领导、农业局、乡政府相关负责人都前来参观,夏县电视台,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今日头条等都予以报道。该社2011年被评为“运城市示范社”,2012年被评为“山西省省级示范社”。2021年荣获夏县科学技术学会“夏县最美科技工作者”。
  
  为了让社员和周边葡萄种植户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技术环境,任巧红和丈夫自筹资金在自家平房顶上搭建了一座200余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大教室,配有超清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等设备。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县农委申请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任务,聘请专家对当地以及周边村庄的葡萄种植能手进行培训学习,从理论到实践系统进行培训,这对当地葡萄产业发展和种植技术又是一次很大的提高。该合作社的优质葡萄曾被农委邀请,代表夏县连续4年参加运城市举办的果博会,在果博会上受到领导和各界前来参观的人士一致好评。
  
  采用高科技术 打造新型农场
  
  任巧红在改良水果新品种时,不忘改进家庭农场,她要把自己的农场打造成“一条龙”式现代化新型农场,夫妇经营的军红家庭农场目前现有设施大棚,安装的是水肥一体化的滴管设备,作物根部铺设的是防草布,这样就节约了人工除草的费用,使用秸秆还田机,葡萄修剪以后不用捡柴,直接粉碎化为有机肥,葡萄覆土使用埋藤机,打药机使用的是烟雾迷雾机,这种机器省时省力,十分钟就能完成一栋大棚的施药过程,树下养的是鸡、鸭、鹅,大鹅更是农业人公认的除草专家,这样循环利用,即环保又健康,经济效益连年增加,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渠道,带动更多的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她是一名普通的一个女人,但她用勤劳的双手,好学的精神和对村民的爱心唱响了一曲巾帼之歌!
  
本网编辑:李俊  投稿邮箱:kxdblj@163.com
 

(责任编辑:夏县发布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