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网讯(柳晴晴 张志丽)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榆次区修文镇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基本着力点,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既从宏观考虑,也从小事着手,巧用“加减乘除”组合拳,全心全力办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压实责任上用活加法
修文镇坚持以“心系群众办实事,立足岗位蹚新路”为主线,从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及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三个方面着力,面向全镇征求意见52条,靶向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库。同时,以“1+2+3+4”的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即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镇、村两级为责任主体,以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网格长形成三级服务体系,以健全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包联制度、解民忧办实事工作机制、为民服务清单管理机制、学用结合长效机制四项机制为保障。通过项目化管理,清单式推进,促进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在破解问题上用足减法
修文镇聚焦广泛调研,掌握运行难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
围绕农业产业特色化不足的问题,加大良种良法推广支撑力度,育种引种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积极引进了四季果神、软枣猕猴桃、台湾青枣等新品种,推广了新型鱼菜共生、草莓立体无土栽培、反季节蟠桃等新技术新模式。
围绕三产融合品牌化不足的问题,成立三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16家果蔬采摘园、休闲农庄、堡子酒厂、长庆寺及榆次古八景之一的“井峪寒泉”串珠成链,打造10公里乡村旅游循环线,打造榆次近郊最具人气和影响力的城乡居民“乡愁记忆”旅居目的地。
围绕乡村振兴带动化不足的问题,聚焦美丽乡村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倾力打造对内示范、对外开放的“共建、共创、共享”美丽乡村新高地。全镇致力于打造一个标杆、三个重点示范村,营造“整体性推进、差异化发展”氛围,形成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良好局面。
在协同联动上用优乘法
修文镇坚持产业兴旺这个核心,大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绘制双招双引“导航图”,大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镇党委、镇政府主导,各村协同配合,形成“乘法”效应。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修文镇依托“百里乡村振兴示范廊带”“百里潇河产业廊带”,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梳理有效信息、盘活有效资源,大力实施资源招商、链式招商、乡情招商、精准招商。截至目前,全镇已经落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酒文化园、畜牧养殖繁育等6个项目,实现产业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解决了周边剩余劳动力问题,实现了村富民富的双赢结果。
在环境整治上用好除法
修文镇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专项行动紧密结合,打造天蓝地绿、村美人和、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通过发出《致全镇村民关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的一封信》1.2万份,用好“线上+线下”两个宣传渠道,推进“政府主导、干部主责、群众主体”的三级联动建设,聚焦交通沿线、乡村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四个方面,通过“拆、清、整、绿、建”五措并举,先后出动1200余人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用好镇村两级道路双路长制,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路、责任到片;用好门前三包责任制,做到沿街商户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用好党员包区包户制,结对包联、带头引领、全面整治;用好长效机制,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以这四项制度为抓手,推动全镇人居环境卫生整治向长效化、常态化、精细化转变。
修文镇“加减乘除”一系列举措,切切实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最实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