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贷 “贷”出杨庄小康路
2021年07月05日   10:33 | 来源:中国发布网

  中国发布网讯(卫奎狮   周俊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成为现实,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祖国广袤大地上徐徐展开。
 
  杨庄村位于太谷区阳邑乡乌马河上游,是太谷区最南端,与榆社县接壤的一个行政村。杨庄由12个自然村组成,人口不足200户,400余口人,是太谷为数不多的山区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杨庄人在圆梦小康的路上,因地制宜,依靠水浇地种植有机蔬菜,建农家乐搞生态旅游,搞养殖办家庭牛场……短短几年,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以前家里穷得两个孩子都供不起上学,幸好有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帮助我们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从此,胆子大了,心眼活泛了,先是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攒了点钱,之后我就养起了牛,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55岁的杨连子感慨地说,他是2013年首次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今,成为杨庄村带头致富、乡村振兴的典范。
 
  “前些年,因信息技术闭塞,种植结构单一,杨连子辛苦一年种玉米的收入仅有2000多元。2017年起,我们开始动员几户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推广有机蔬菜的种植。”扎根杨庄6个年头的杨川宝是太谷区教科局派驻杨庄村的第一书记,为解决资金问题,他多方奔走,最终通过太谷兴泰村镇银行“扶贫贷”,给村里20多户农民各申请贷款5万元。当年,杨连子种的西红柿和长豆角喜获丰收,收入突破5万元,2017年底就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第二年,杨连子将种植蔬菜面积扩大到12亩,还传授蔬菜种植技术给村里其他人,招揽周边剩余劳动力,增加贫困户的收入。那年,杨连子的蔬菜种植收入突破了8万元,在他影响和引领下,杨庄几十户贫困户也贷了款,开始种植蔬菜,2019年,杨庄村整体脱贫。
 
  “只要年底归还了贷款,次年还能再免息贷,这下子化肥种子、农具地膜钱都有了,已经第4年了,我们还能享受这项政策,怎么能不感谢党的好政策?”56岁的田铁娃也是“扶贫贷”的受益户。他家种了20亩地,以有机蔬菜和小米为主,第一年就增收4000多元,去年小米就收了1万多斤,收入5万多元。
 
  “他家还种了六七亩红富士苹果,和其他人家种的品种不同,好的年景能收入2万多元。”见铁娃有些腼腆,旁边的乡亲补充道,“铁娃还有件喜事,入党了。”
 
  杨庄村党支部现在有40名党员,是村民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问到入党初衷,田铁娃说:“贷了款,致了富,好日子开了头,党的好政策使我受益颇深,我下决心要入党。2018年就写了申请书,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今后,我不仅自己要致富,还要帮其他人一起致富奔小康。”
 
  “‘扶贫贷’,即扶贫小额信贷,是国家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制的金融精准扶贫产品,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目的是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难题。”晋中市金融办负责人介绍说。
 
  金融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引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圆梦小康的重要“推动器”。2017年以来,晋中市金融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金融扶贫决策部署,制定多项政策办法,连续4年超额完成省定扶贫小额信贷投放计划等成绩,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23.87亿元,获贷4.88万户。2021年5月,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乡村振兴推进大会上,晋中市金融办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也将延续,继续受惠于群众。
 
  去年,杨连子利用杨庄地理优势,办起家庭牛场,通过配套其他商业贷款,再贷了15万元。今年养了20多头,年底准备再养10头牛。
 
  杨庄人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小康之路越走越坦荡。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