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城市花匠”朱佳莉:打造都市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2021年12月02日   10:57 | 来源: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111(1).jpg

       插花、烘焙、养宠、种菜……这些都是朱佳莉微信朋友圈的日常晒图,她也因此常常被朋友们羡慕。多年前,朱佳莉与丈夫放弃外贸生意,一头扎进了花草丛中,生活模式也从一天24小时待命的状态转为享受慢悠悠的“养老”时光。

  为了与朋友分享这份幸福,也为了让这样的田园生活可持续,朱佳莉将园艺与文创相结合,在快节奏的都市中开辟了一块小型农场,取名“生机花园”。其间,她开发了自然美育研学活动,举办了四季文创市集与乡野音乐会,通过系列活动传递自然与美好的生活方式。去年,她创办的“生机花园”被共青团金华市委评为“市级示范性青创农场”。

  “都市丽人”暗恋乡村生活

  小巧的鹅蛋脸上架着一副细金属框眼睛,镜片下圆圆的眼睛总是带着笑意,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朱佳莉就是一个亲切的“邻家女孩”。但是很多人想象不到,1988年出生的她,曾经是一个经营外贸公司、过着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丽人”。朱佳莉是义乌赤岸人,从小就对田园生活有天然的亲近感,2010年结婚后,她一边与丈夫从事外贸生意,一边抽空在家里的阳台、顶楼种些花花草草。

  经营外贸公司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由于客户分布在不同时区,朱佳莉与丈夫时常需要在半夜接打客户电话,并安排公司相关事宜。“这是一份24小时待命的工作,有时生物钟日夜颠倒,长此以往,年轻的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了。”朱佳莉回忆,几年生意做下来,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也一直没敢要孩子。此时在她心中,逃离都市生活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自幼种下的“花店梦”却悄悄发芽了。

  2016年,朱佳莉在良库文化园租下了三四百平方米场地,创办了“生机花园”。这是她第一次从事园艺产业,有太多的未知,但她没有退缩,而是开启“边学边干模式”。朱佳莉的初衷并不是单纯卖花,她一边学习花艺,一边种花,还组织自己喜爱的汉服集会、文创产品市集等活动。举办了几次活动后,朱佳莉身边多了很多创客、手工爱好者朋友,这让她备受鼓舞。

  开辟荒地诗意栖居

  园艺事业起步了,朱佳莉每天忙碌在农场里,浑身沾满泥巴也仍然乐此不疲,家人却十分不解:为什么丢掉好好的外贸生意不做,而要转行做农场?再加上前期建设投入较大,回报遥遥无期,长辈们都不看好。但看见朱佳莉对园艺无比热爱,丈夫果断结束了外贸生意,用行动支持她。长辈们得知小两口心意已决,也纷纷支持。

  2019年,朱佳莉在朋友介绍下来到后宅街道李祖村,发现这里交通便利、土地开阔。虽然这个村的业态还未成型,只开了两三家店,但她看中了一片狭长的荒地,毅然租下了18亩土地,签了10年合同。为了开辟这片土地,她找了挖掘机,雇了几个村民,凑上家人,自己也上阵,用了5个月时间,边整地边种花,新的“生机花园”雏形终于呈现在眼前。

  种下了5000多颗绣球花、100多种植物,国庆佳节到了,“生机花园”迎来第一波客人。有了这片小天地,朱佳莉开始施展自己的才能:拍照、写文案、剪视频,开办自媒体进行宣传;开市集、办音乐节,承接团建活动,玩乐间实现盈利;养兔子、山羊、金毛犬,种上四季瓜果蔬菜,吸引一大拨童心旅客;自己设计、建造土屋式烤炉,披萨、佛卡夏信手拈来……游客对“生机花园”的喜爱难以言喻,活动安排表也一直从年中排到年末。

  以自然美学告白都市生活

  “自从做了园艺这一行后,就提前过上了‘老年生活’,每天种花、养宠,心情放松,生活休闲自由。”跟土地打交道了几年,原本错乱的作息也变得有规律了,朱佳莉的身体明显好转。今年,她跟丈夫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小宝宝。

  许多客人羡慕“生机花园”的自然美,也想在家中打造一款微缩版“生机花园”,于是邀请朱佳莉为自家的屋顶花园或院子设计一番。朱佳莉也十分热心地为他们出谋划策,她并不担心自己的“生机花园”会因此而减少客流量,相反,她非常希望“生机花园”中蕴含的自然美学融入都市生活,让更多的人享受植物带来的治愈感。

  新冠肺炎疫情来了之后,朱佳莉的“生机花园”退订了许多团体预约订单,但她把“生机花园”种进了许多客户的家里。根据每个私家花园的地理环境、光照条件,再结合客户的喜好,朱佳莉利用好每一寸空间,在不知不觉中又开辟了一条园艺事业的支路。

  义乌商报记者何欣编辑:童荟颖


(责任编辑:黄锐)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