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声讯(周建设 温小龙)为有效遏制违法现象多发势头,着力化解和防范市场风险,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甘肃省岷县市场监管局紧盯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的问题,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为抓手,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服务发展为根本,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目标,坚持“四个突出”,规范和提高执法办案水平,打造了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强劲引擎。
一、突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水平。自县市场监管局挂牌成立以来,局党组科学拟定“三定”规定和规章制度,整合完成内设机构职能划分,并严格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形成了体制顺畅合理、运转高效规范的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改革后的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以法治建设为引领,建立健全了会前学法、案件审核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充分利用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强化对市场监管领域重点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大力开展以案释法、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工作,组织各乡镇市场监管所及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开展多形式、多领域、多层面法律法规及执法办案技能培训,结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二、突出震慑作用,注重多领域执法。行政执法是市场监管部门的“拳头”和“抓手”,岷县市场监管局始终将综合、从严、高效的执法办案理念贯穿行政执法全过程,围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市场和重点商品加大执法力度,拓宽执法领域,注重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2021年1至6月,共查办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99件,涉及食品生产经营、餐饮服务、无证无照、商标侵权、广告、价格、计量等9大领域,罚没款81.32万元。坚持办案与宣传统筹考虑,2021年,共通过“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微信公众号、“岷县人民政府”网站,利用重大活动时间节点推送典型案例27件。其中,“3.15”推送“消费维权典型案例”10件,“4.26”推送“2020年知识产权典型案例”6件,食品安全宣传周推送“食品安全“铁拳”行动典型案例”8件,全县“双打”联席会议召开之后推送“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典型案例”3件,有节奏,有计划地展示了案件查办成效,持续释放震慑效果,震慑违法者,警示经营者,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突出办案质量,严格案件核审。严把案件程序关、事实关、定性关、自由裁量关及法律、法规、规章适用的准确性,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主任、分管领导为副主任、党组班子成员及有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案件审查委员会,建立了《案件审查委员会工作制度》,确定了罚没款或罚没物资金额不足3000元的,由办案部门报分管领导同意后办结;其他大要案件、疑难复杂案件、有关部门移交和上级部门交办的案件及罚没款或罚没物资金额3000元以上的案件,由案件审查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在办案过程中,严格执行案件三级核审制度,实行行政执法案件调查、审核、决定相分离制度,严格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审核监督,认真落实行政执法听证制度,推行案件流程管理,将法定时限分解到受理、调查、告知、申辩、听证、决定等各个环节,依法保证了办理时限。
四、突出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严格履行执法责任,按照事权全面梳理、规范和精简市场监管领域的行政执法事项,强化源头治理和动态调整。将法律宣传、制度建设、外部监督、内部督查、案件评查贯穿于行政执法工作始终,严格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统一使用市场监管执法文书格式和执法办案程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健全了执法监督体系,做到了执法程序规范。同时,有效利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手段,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有机结合,科学分配执法力量,推动“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防止了随意检查、多重检查、重复执法等行为,避免了人情监管、选择执法、执法不公、暗箱操作等现象。
下一步,岷县市场监管局将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不断深化全县市场监管领域“学党史添光彩、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县市场监管领域全面部署开展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集中力量、重拳出击、铁腕整治,紧紧围绕涉及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特种设备、违规收费、虚假广告、商标侵权、短斤少两等10类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依法查办一批群众身边性质恶劣的典型案件,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责任编辑: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