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砚铸辉煌 河砚启征程
——记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总经理赵成德
2020年11月30日   10:34 | 来源:定西日报
  2020年9月19日,由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甘肃陇翠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用黄河石雕刻成的“圆梦小康河砚”“金龙腾飞黄河砚”两块巨型黄河石砚分别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达板镇洮河之滨和兰州通过世界纪录协会认证,再次刷新了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设计制作巨型砚台的历史。
  
 结缘洮砚
  
  在灾荒肆虐的1964年农历六月初九,正是青黄不接的困难时刻,一个男孩降生在了岷山脚下的洮河边,这个男孩就是赵成德。
  
  赵成德的童年是在长久的贫穷岁月和罕见的自然灾害中度过的,从小学到初中基本以劳动教育为主,学业几乎荒废,勉强上完初中后,无可奈何的赵成德止步自己的求学生涯。
  
  人的一生可以有多种选择,但不能选择的是生养自己的父母和脚下的这片土地。赵成德生长在打满贫穷烙印的一个小村庄,先辈们世代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意味着他离不开这片土地,也离不开这方山水。
  
  对赵成德而言,最熟悉的莫过于层峦叠嶂的岷山和汹涌澎湃的洮河。他是岷山的子民,也是喝着洮河水、听着洮河传奇故事长大的。洮河两岸,是他小时候最爱玩耍的地方,也是他记忆中最美的地方,还是他多少年来魂牵梦萦的地方。
  
  在赵成德12岁那年,因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干起了货郎,挑着针头线脑奔走在靠近岷县的卓尼、临潭、临洮和碌曲等地,挣点小钱接济家里,以减轻奶奶和母亲肩上沉重的生活担子。几年下来,赵成德的身影洒满在这些地方的沟沟岔岔。为了能够多挣几角钱,他一边当货郎,一边还为修房子的人家筛沙子、拓土块、搬石头,给藏民家放牛羊。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许是赵成德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所以从小就历练出了一种过人的本领。早在80年代初期,一贫如洗的赵成德唯一爱不释手的东西就是祖上传下来的几方洮砚。用洮河石做成的小小砚台手感滑润、碧绿清新,砚台上简单的图案雕刻时常吸引着他,让他产生许多遐想。那个时候,采集洮砚石材的地方山大沟深、道路狭窄、交通极为不便,而且运输成本昂贵,工匠们辛辛苦苦用手工精雕细琢出的洮砚却难以出售,赵成德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次他去县城送山货的时候,从乡亲们手中赊了几方洮砚,顺便捎带到县城尝试着往城里人推销,结果很快卖出去了,不仅把乡亲们手里的砚台变成了钱,而且自己还能从中盈利。
  
  岷县拥有洮砚石的天然资源,加之许多乡亲们是雕刻洮砚的手艺人,赵成德决定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专门从事洮砚经销。他背起一个黄色帆布包,走东家串西家,从乡亲们那里收购或者赊欠一些洮砚,然后运到外地去卖,一干就是3年。在这3年时间里,他上过省城兰州,也去过河西走廊,还到过革命圣地延安,成天背着数十斤重的砚台,走街串巷,沿途叫卖,饿了啃几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喝几口河里的流水,累了蹲在僻静处打个盹,时常风里来雨里去,日夜兼程。
  
  到了1986年,赵成德觉得单纯靠走街串巷叫卖,不仅很苦很累,而且也赚不了几个钱,他便萌生了办个小厂自产自销洮砚的念头。说干就干,他腾出自家的几间房子,从乡亲们当中挑选出十几个手艺好的师傅,很快办起了维新乡工艺美术洮砚加工厂这个在当时想都没人敢想的厂子。虽然是一个不起眼、很简陋的家庭小作坊,但在赵成德的努力下,洮砚的产量上去了、销路也打开了,效益越来越好。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赵成德又萌生了把洮砚做大做强的念头。1989年,他在县城借了几间厂房、租了几间库房,办起了岷县洮砚厂。厂子虽然办起来了,但由于没有自己的厂房,在之后的五六年时间里,岷县洮砚厂先后搬迁过9个地方。直到1997年,当时的岷县县委、政府领导了解到赵成德的情况后,给他在县城工业开发区划拨了3亩河滩地用于建厂房和办公楼。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赵成德才真正把洮砚变成了他追逐的梦想、奋斗的目标和前行的动力。
  
  1992年底,在甘肃省扶贫办和甘肃省农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赵成德在兰州创办了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再次把洮砚开发推上了一个新层面。很快,他把洮砚产业链辐射到甘南、定西、河西以及杭州、北京等地,企业越做越大,洮砚的名声也越传越远。由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精心制作的“神笔马良”等8方砚台,以其创意新颖、构思奇妙,雕刻独特,一举在上海举办的全国文房四宝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和银奖。
  
  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耕耘,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现已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洮砚开发龙头企业和全国著名的文化企业,赵成德也成了远近闻名的“洮砚王”。经过赵成德之手传帮带出来的洮砚传承人达上万人,中高级技工和工艺美术师就达百余人。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始终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己任,以发展洮砚艺术事业为宗旨,坚持走精品化、系列化、规模化成长之路,使洮砚的品牌形象和工艺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格局,助推洮砚产业蓬勃发展,带动砚乡人民脱贫致富。
  
 牵手河砚
  
  追溯方知源头远,缘流始觉大河长。流经我国9省区的黄河是中华文明史的“文化之轴”,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黄金之页”,开启了“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辉煌篇章。临夏,古称“河州”,因黄河而得名,是以黄河命名的唯一地区,其意为“大河之州”。洮河、大夏河缠绕回荡的临夏,有着丰富的河石资源,因石而美、因石为业、因石致富。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以其材质分类,常见的有石砚、砖瓦砚、陶瓷砚、铁砚等。在诸砚当中,因石砚有不渗水、不损笔和不耗墨之优点,为砚中佳品。2008年,临夏州广河县齐家坪遗址出土的一方体现齐家文化的石砚,成为“河砚”的最早实物。临夏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宋人杜绾所撰的《云林石谱》中对“河州石”有这样的记载“河州石,其质甚白,纹理遍有黑斑,鳞鳞有云气之状,稍润,叩之微有声,士人镌治为方斛诸器。”民国年间韩军所著的《甘肃洮砚志》中还有洮砚自河州经销各地之说。因此,“河砚”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原始密码,是黄河文明的“活化石”。
  
  一方方闪耀着灵气的砚台精品,承载着陇中厚重的文化内涵,并在华夏大地大放异彩,受到了世人的赞誉。2019年8月,甘肃洮砚开发公司总经理赵成德在临夏注册成立了甘肃陇萃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将洮砚工艺技术移植嫁接于河砚制作,标志着临夏石头文化产业开发正式起步。短短三个月时间内,赵成德先后完成了洮砚文化艺术馆在临夏茶马古市的落地开张和东乡县石材加工厂的筹建开业,并研制出了涵盖河砚、石材实用制品、石材工艺品三大类三十多个品种的河石产品,还成功注册了“河砚”商标。
  
  时针指向2020年9月19日,“圆梦小康河砚”和“金龙腾飞黄河砚”世界纪录认证大会分别在临夏和兰州举行。经世界纪录协会专家现场实测,摆放在临夏州东乡县达板镇的“圆梦小康河砚”最大长度为16.58米、最大宽度为3.16米、最大高度为1.65米;摆放在兰州市榆中县境内的“金龙腾飞黄河砚”最大长度为13.616米、最大宽度为3.29米、最大高度为1.69米,两个砚台的重量都在100吨以上,均为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和甘肃陇翠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用黄河原石历时六年潜心创作的巨型河砚,是河砚制作的精品力作,标志着赵成德和他的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成功融入了临夏及周边地区脱贫攻坚、建成全面小康、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潮流。
  
  作为茶马古道重要驿站之一的临夏,自古物产丰饶,商旅络绎,是中国西部一个奇特的文化板块。作为中国石砚开发领头雁的赵成德,合着发展的节拍,紧跟时代的步伐,用如椽巨笔在石头上书写民族魂,充分展示了河砚的艺术魅力,一个企业家的赤子之心殷殷可鉴。其实,早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时候,赵成德的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制作了雕刻有99条龙的“九九归一”巨型洮砚,以甘肃省人民政府名义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赵成德主导设计制作了诸多经典作品。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制作的“九九归一”砚作为甘肃省政府的贺礼,赠与香港特区政府;199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设计制作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砚,于2006年被全国政协收藏,陈列于全国政协办公主楼大厅;2001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设计制作的“东方醒狮”砚一经推出,便受到广泛好评,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和故宫博物院授予“国宝”证书;2016年,推出长18米、宽3.3米、高1.68米、重达118吨的“中华巨龙”巨型洮砚,被世界记录协会认定为世界最大洮砚,堪称洮砚制作历史上的“巨型航母”;2017年,又相继推出重达129吨的“圆梦中华翔飞”砚、重达19吨的“一带一路”砚及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制的“黄龙玉砚”,受到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和赞誉……这些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题材的洮砚精品,完整地记录了赵成德在洮砚开发和制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秀美山川入画来,大河澎湃起歌声。一条河,牵系着一颗热切的心;一块砚,寄托着一个无尽的梦。
  
 大河逐浪
  
  赵成德有这样一个观点和梦想,他认为,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诸多原因,洮砚的生产基本上处于传统的自我封闭状态,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文明不断进步的今天,必须以全新的姿态,全方位的革新和创造,使砚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不仅成为书画家艺术创作的工具,而且还可以在寻常百姓的案头观赏把玩,兼实用、鉴赏、收藏于一身,砚台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黄河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形象生动、异彩纷呈、精美绝伦的奇石——黄河石,它是天然形成的具有观赏、实用和收藏价值的卵石,主要产于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至宁夏青铜峡水库的黄河河川里。黄河石,纹采可喜,间于群石中得真玉,璞外有黄络,黑青者极温润,可试金,具有各具特色的绝美质感与实用价值。
  
  心之所望,德大累终。志如砚石,再创辉煌。2019年5月,一直寻觅制砚石材的赵成德从洮河岸边来到大夏河畔,走向河湟大地,开启了他异地创业的征程,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为河州工匠提供了用武之地和施展拳脚的平台,也为赵成德找到了延伸洮砚产业的路子、找到了传承洮砚文化的支点。立足临夏资源优势,秉承临夏传统文化,坚持产业富民理念,开发大夏河石资源,打造大夏河石文化,铸造产业高地。
  
  这些思路和理念,来自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来自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来自临夏广大群众的热情助力,更得到了临夏无数能工巧匠的积极参与。借助这样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不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树立“大黄河、大文化、大旅游”的理念,倾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平台,快速锻造新的经济增长极。2019年5月,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辗转临夏二次创业,荣膺世界最大砚台纪录的“中华复兴”砚也落户临夏茶马古市,开启了洮砚异地转型、开发河石资源、打造河砚品牌,助力临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谈到今后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赵成德饶有兴趣地说,他将以石为业,传承临夏传统文化,弘扬河湟工匠精神,全力打造河砚文化产业,形成以石头加工为主导的产业链,通过建设扶贫车间,对接贫困农户,引导和扶持一批河砚开发专业户、专业村,带动千家万户依托河石产业实现小康梦。
  
  走进河砚车间,展架上陈列着一件件精美的石头花盆、石头工艺品,这些都是当地村民的杰作。几名工人正在用石头打孔机给石头打孔,利用石头天然的形状质地,制作出来的花盆和工艺品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工匠们的精心打磨下,冷冰冰的石头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在他们设计、绘画、雕刻河砚的过程中,赵成德都会随时给他们无偿提供技术指导。
  
  赵成德特意介绍了一位正在石头上作画的村民,她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赵成德发现了她的制砚才能后,就让她来扶贫车间做工。在她的画笔下,石头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制兼美。“我不仅要让村民们通过河石加工实现脱贫,还要让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赵成德说。
  
  小石头扭转大乾坤,石文化在临夏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千家万户走上致富之路,河砚文化成为临夏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追梦前行
  
  赵成德常说:活着,不要把存折上的数字当做人生的一种荣耀,也不要把地位的高低当作人生的骄傲。做人别低头,因为地上没有黄金只有石头,我要把石头变成黄金。人活着,就要活出自己的个性,不仰视、不自卑,不自命不凡。做自己喜欢的事,交自己喜欢的人,走自己喜欢的路,活就活出个样子来,活就活出自己的精彩来。
  
  赵成德还说:“做任何事情不可能一帆风顺。经营洮砚以来,我深切体会到创业的艰辛,品尝了酸甜苦辣的滋味,但我认为,既然创业就需要付出艰辛,只有能吃常人难以想象的苦,才能收获别人收获不到的快乐,一旦认准了,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是啊!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从小生活在一个很穷的地方。一块块普通的原石经过巧夺天工的手法变成一方方让人爱不释手的精品洮砚,带动当地百姓致富,成为各界人士收藏的选择。有人说过:一个有事业的人,必然有超人的精力,源自自身的那种独特的意志力!在赵成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与众不同的气质,那种专注于洮砚的劲头、那种别具风格的思维,使他的事业蒸蒸日上。
  
  谈及赵成德未来的事业构想和行动计划,他略加沉思,然后打开了浓郁的岷县口音,讲述了他将来的五大心愿——
  
  心愿之一:把我已制作完成的“东方醒狮砚”“人民必胜砚”“圆梦小康砚”三方巨型砚台,无偿捐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时刻。
  
  心愿之二:把我几十年来倾尽所有收藏的近万幅名人字画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作为国家和人民的财富。
  
  心愿之三:如果我制作的“中华腾龙砚”和商家能够达成协议,拍卖价为两亿元。成交后将其中的五千万元捐献给相关慈善基金会、五千万元奖给长期关心和支持洮砚事业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五千万元奖励给修建洮砚文化产业园及洮砚博物馆的社会贤达、五千万元将用于偿还我本人的债务和上缴国家税收。
  
  心愿之四:我将竭尽全力打造一个集参观交易、文化交流和艺术收藏于一身的洮砚文化产业园和洮砚博物馆,使洮砚产业真正成为带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名片。
  
  心愿之五:我是洮砚传承人,岷县洮砚厂是我和几代传承人心血的结晶,如果因为目前的经济困境而被拍卖掉,这将是当地的一个文化之殇,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能够保留住“中国洮砚之乡”这个来之不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
  
  他的愿望是朴实的!
  
  因为,洮砚就是赵成德的荣耀和梦想。他的人生因洮砚而璀璨,因雕刻艺术而光彩。
  
  一位雕刻师曾经说过,历经千年的发展,洮砚独特的雕刻手法、工艺流程、艺术风格与生产经营已自成体系。洮砚以其石色碧绿、雅丽珍奇、质坚而细、晶莹如玉、扣之无声、呵之可出水珠、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享誉海内外,雕刻洮砚的工匠手艺精湛,雕刻的图案精美典雅,种类繁多,历来为文人墨客喜爱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品。
  
  改革开放以来,洮砚的工艺和造型水准更是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加工制作技艺更是充分体现出了洮砚艺人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工匠精神。洮砚也由原来的文房实用之物一跃成为砚石雕刻艺术品,部分作品甚至成为名砚文化永久的经典。洮砚文化因而也名扬天下,成为享誉全球的一张文化名片。而这一名片所产生的影响力,凝结了赵成德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如果说,千年的石头会说话;那么,是赵成德和他的工匠们在新时代又让这精美的洮砚唱出了新歌。他将千年洮砚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谱写了新的篇章。
  
  做企业要有担当,对员工有担当、对社会有担当、对国家有担当。这是赵成德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
  
  赵成德始终认为,只有自己把眼界放高一些、把目光放远一些、把思路放宽一些,才会在风云激荡、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看清形势,继而加速发展,才会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定准位置,奋起直追,瞄准一流,再创佳绩。
  
  多年的创业实践使赵成德深深认识到,甘肃的本土企业要想走得稳、走得远,不仅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国家大事,更要时时刻刻关注国计民生,顺应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他始终认为,做企业要讲信用,心怀天下,服务人民,以诚信赢天下;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紧跟党的政策,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找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方向去努力;要不断超越自我、领先同行,不断推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精品力作。面对未来,赵成德似乎有一股壮志未酬誓不休的干劲,他说他将始终不渝地遵循文化洮砚的发展方向,以传承洮砚工艺、开发洮砚产业、弘扬工匠精神为根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富民兴陇的甘肃梦、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增砖添瓦、奉献力量。
  
  浩瀚河水,潋滟波光。珍藏着当年不屈的创业信念与不熄的奋斗火种,赵成德将坚定不移地行走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两岸,用黄河石续写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周建设)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