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文辑】书面诗心——散文三篇
文/康守永
2022年09月05日   11:55 | 来源:书法报编辑部

360截图20220905114358131.jpg


  草圣忠魂自有声


  于中令几年前自美国归来,身为计算机专家却每天在下榻的北京华侨饭店写字,字多为“为万世开太平”。中令者何人?于右任公子也。与其父大胡子“望之俨然”的形象不同,中令清瘦儒雅。抵京目的是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于右任书法作品展”,展览主体正是“为万世开太平”。我们在酒店聊天,中令说,张载对他父亲的影响很大,这七个字被父亲一生写了无数遍,也深切地体现着父亲的政治抱负。而父亲又影响着他:于右任很疼他,允许他每晚“霸占书桌一小时”。每每此时,父亲就放下毛笔,腾出书案,坐在一旁看他温习功课。有时,还教他写毛笔字。


  于公右任先生是我敬仰的人,一者是他的诗,一者是他的书法。他在台湾去世之前的一首诗,一直戚戚在心,也让无数人动容。诗曰:“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家国情怀是融入于右任血液中的,连书法都未同于日常文人的案头消遣或自在娱乐,认为“此事虽细,可以喻大”,并以“广草书于天下”为己任,“以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全族传统之利器”,于是书界有了碑体草书的“标准化”成果。


  于右任于书法“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两三年间,可以执笔”“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这是他的理念和实践。中令拿出几件复印作品,内容是同一《太平歌》诗:“群众无声似有声,杜诗重读不胜情。太平老人磨铁砚,垂老还期致太平。”落款各有不同,手头两例其一是:“随便抄录,完成早起一课。右任。十二月十日。”其二是:“后一段(即此诗—作者注)四十四年十月书,前一段四十三年也。于右任。”两例既见用功之勤,也见理想情怀。于公一辈子多处在江山不固民不太平年代,即便随退台湾,海峡两岸也未入真正的太平。所以,于公别署太平老人,又写太平诗词,并不断地抄录,可见其对太平盛世是怎样的期待!


  于右任是中国现代书法史上绕不开的人物。他的格局让书法没有停留在案头的消遣,没有成为自在的娱乐,笔墨管毫中亦有改造社会的远大构想,有造福百姓的朴素情感,值得我们永远铭纪。今年正好是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创立90周年,见《书法报》刊有纪念专题,想起这一段能与于公右任先生相关联的话题,便步其“太平歌”韵,表达我的追怀:


  草圣忠魂自有声,高山何慰故乡情。


  还期来者磨新砚,笔阵纵横醉太平。


360截图20220905114412241.jpg

康守永草书自作诗横幅


  星月朗朗印万川


  曾去拜访台湾的佛光山,按照有关机构的嘱托带了一幅书法,我写的内容是“星河无极,云水三千,人间福报”。不用说,是呈献星云大师的。星云大师素善书法,且在华人圈流传颇多,以书为礼,选择也算雅致。但因故未能面见,书法就由常务副住持慧传法师收转。


  佛光山佛陀纪念馆是星云大师的文化创意杰作。外在的,有几个方面可关注,一是生活服务设施全而美。素食菜品精致可口,种类风格丰富繁多,游客选择余地极大。接待、询问、寄物、摄影等一般性服务设置亦颇人性化,买饮料、日用品有超市,享用茶水点心有“滴水坊”,喝咖啡有星巴克,专业物品、流通用品亦有专店。二是整体的建构理念有创意、耐琢磨。从馆区的建筑陈设,到内在的服务内容,让星云大师的“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的信条传导于无形。人们看不到一些庙寺那种常见的香火缭绕、叩头拜佛场景,而是温馨入心的“佛化婚礼”,珍藏记忆的“时空胶囊”,等等。就说“时间胶囊”,实际是佛光山佛陀纪念馆建立的48座地宫,放入当代的各类生活文化物品,珍藏的是这个时代人类共同的文明记忆,成为一座重要的文化地标。按规则,地宫每百年开一座,当48座全部开启时,已经是4800年后了。何等恢弘博大的策划!所到之处,让你领受的是正能量,一种生活的情调,一种做人的理念,一种向善的引导。多个地方可以看到星云大师对修持的解读——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这是可以超越教派和信仰的对人的基本道德的呼唤和倡导。


  对“人间佛教”的字面阐释,可在星云大师的书法墨迹中寻觅。有一陈立馆专门展示大师特色鲜明的连笔书,其内容便是他念念于心的“三好”境界与“人间”精神。有人问他“人要不要成佛”,他说:“不要成佛,我自己都不要成佛!成佛做什么?有菩萨心肠,帮助人,服务社会,比成佛要好!”大师不要成佛,但是能大觉,有大境界,由“人”出发思考及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认为在“大中华圈子里面,大家要团结……两岸团结之下,奉献自己的力量,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些思想正是大师能够成为大师的地方,这境界也正是他“不要成佛”而成“佛”的原因。


  我与佛光山及星云大师之缘始于2015年。是年,《中国书画》杂志社参与举办“星云华盖九秩暨中华两岸书画交流展”。我奉上“月印万川”书法作品贺喜,并与中华画院院长李奇茂、中国国民党荣誉副主席蒋孝严、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会长庄汉生及时任“立法院”副院长的洪秀柱等共同为作品集作序。


  到过佛光山后再回味,更感觉星云大师有“月印万川”的精神光辉。如同大师的诗句——“夜晚,有美丽的星星;白天有飘动的白云”。我想,如果站在艺术人文之巅,仰望这样的天空,必将更能涤荡我们的胸襟!兹以小诗敬上:


  星月流光万壑苍,人间三好只身忙。


  常祈百姓少烦难,留得乾坤一瓣香。


360截图20220905114423858.jpg

康守永行书自作诗中堂


  还携笔墨向高丘


  与欧豪年先生台湾的晚宴上。当天,我俩正好同桌用餐,便聊起好多话题,当时83岁的他,思维敏捷,谈锋甚健,令我至今印象深刻。


  刚落座时,我便自报家门,先生粲然一笑:“和《中国书画》杂志是老朋友了,2009年你们对我做过专访。”当年杂志的“名家访谈”题目是《岭南一脉有薪传——欧豪年访谈》,多年过去,先生依然清楚记得。


  欧先生的艺术影响力不仅在岭南一脉,也在海峡两岸及华人世界。先生1935年出生于广东吴川,早年离乡移居香港;17岁从师岭南画派赵少昂,毕业于岭南艺院;21岁便参加东南亚巡回画展,25岁受聘于香港崇基学院中文学系中国画科讲习,30岁于美国纽约举办个展,33岁于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伉俪画展;1970年定居台湾,执教中国文化大学美术学系;1994年,欧先生以周甲之龄,荣膺韩国圆光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和美国印地安那波里大学艺术学博士,被推崇为“坚持东方人文精神的代表画家”。先生的专业艺术人生由是可见。


  先生的经历、学术和创作影响是在两岸赢得掌声的缘由,先生的影响力是他书画创作的豪情和文化交流的深情打造起来的。2017年12月5日,国家图书馆举办了“中国文化两岸融通——欧豪年书画展”。展览遴选欧豪年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的98幅巨作,许多为近些年新创作品,诗文、书法、绘画相融合,包揽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诸多题材。2018年3月2日,“还携笔墨向高丘——欧豪年八十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展属于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也是2018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之一。展览前言写道:“欧豪年先生在个人艺术实践中身体力行地证明了台湾与大陆在文化上的根脉相系,这深藏于岭南画派笔尖腕底的文化根蒂,在漫长岁月的洗练中,幻化为一颗对中华文明的赤诚之心。”显然这两次在北京举办的书画交流展览活动于先生是标志性的,证明了他的文化高度和艺术高度。


  席间聊起草圣于右任,言及与于右任之子于中令先生相见及聚谈情况,他顺手拿过一张自己的名片,在上面写道:“于中令先生:康先生向我道及至慰。当年攀交于右老,字我舍有,请临教也。”先生提前退席,我陪同送到楼外。此时,正星月隐蔽,楼宇灯火在亮。虽然户外酷热难耐,先生于暗色中依然西装革履,严谨不苟。


  遇先生不易,特用欧公书展题句补为一绝:


  还携笔墨向高丘,犹续华章为艺俦。


  两岸犁耕如赤子,岂能自在作凫鸥?


360截图20220905114433082.jpg

康守永行书自作诗中堂

(责任编辑:明月)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