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岗说武术】龙抬头:让我们爱上中国武术
2020年02月24日   11:57 | 来源:中国发布网
  虽然西方体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发展并风靡了一百多年,早已成为世界交流和大国博弈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事项。在中国,国际搏击项目拳击、UFC、MMA受到很多人追捧,很多青少年、中年女性也都热衷于跆拳道、空手道和瑜伽。但我却仍迷恋着中国武术,深深地爱着从历史中走来的“传统武术”。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放弃自己最为得意并且成绩出色的“散打运动”,在最近的二十年里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到“中国传统武术”中来呢?
 
  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没有被割断历史的文明载体,从身体行为的习惯而言它更适合黄皮肤中国人的价值需求和文化意义。所以,在过往的二十年里,我放弃了一切“赶时髦”的身体运动,网球、羽毛球、跆拳道、空手道、泰拳和中国式的格斗项目“散打”,也就在一个追求“洋气”行为的时代,回归并倾心专注于中国武术的研究和践行。


上图:王岗教授

 
  其实对于身体行为文化而言,不论是西方体育还是东亚流行的身体运动,它们与中国武术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否则中国武术又怎会被国家列入体育事业的范畴呢?只是在自我理解和研究深入的过程中,才突然悟出“中国武术才是世界上所有身体文化的文化之母”与“中国武术才是世界上最为完美的身体行为文化”这样的道理。因为中国武术有西方体育的普遍功能与价值,也有着域外格斗项目的意义与价值。但就文化意涵而言,中国武术是流淌着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是最符合中华民族健康长寿的身体行为特质的。这其中,存在着诸多与域外身体文化不一样的文化灵魂,是我深深爱着并喜欢上它的直接原因。
 
  经过我的研究分析发现,尽管中国武术有着“体育”和“体育运动”存在诸多相同的属性和特征,如“速度、力量、灵敏、协调”的素质要求,并通过练习可以提高这些素质的水平,但并不能就一概认为武术就是纯粹的体育和体育运动。“体育和体育运动”是一种人类的身体行为文化,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同样“中国武术”也是一种人类的身体行为文化,只是它们所生发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存在着显著差异,也就形成了“西方体育”、“东方体育”和“中华民族体育”之分。这种区分,尽管从“体育”的宏观角度出发,都可以视之为同类文化形态。但从“体育是教育的手段和形式”以及“体育服务人类健康的价值和作用”方面分析,这其中的价值、作用和功能就明显区分开来。
 
  从价值功能角度而言,也许大家都认可“西方体育具有的教育价值在于‘公平、公正、公开’的作用”,可以培养“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但“中国武术”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却更多地表现在“礼让、谦虚、和谐”这些方面,可以培养“更巧、更美、更雅”的精神境界。
 
  中国武术不以拳种的好坏来比较和评价,而是始终坚持以风格独特而构建。这种“风格”的差异性存在,就构成了诸多人体健康需要的“身体行为”技术。有直来直去的“快和直”,有轻重缓急的“顿和轻”,有旋转萦绕的“圆和旋”,有高低起伏的“上和下”,有内外一体的“身与心”等等,这些将“前后左右上下内外”融为一人之身的身体行为技术,对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和回归动物本能的需求,西方体育项目更是不可比拟的。所以,到今天为止才有了世界上公认的“太极拳是最为完美的身体运动”的科学认证。我认为“中国武术每一个拳种与流派都具有这样的功能和价值,不仅仅是太极拳”,但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武术,特别是竞技武术因为经过西方体育的改良,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功能有弱化的趋势”。
 
  此外,从促进人类健康的意义而言,“‘他者’的体育更多地是一种促进人‘强大’的身体文化”,而“中国武术文化则是一种促进人全面‘和谐’的身体文化”。“强大”是无止境追求的状态,然“和谐”是一种最适合的调适状态。这种对“和谐”的调适,无论是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还是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人全面发展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文件的目标和意义所指来看,无疑“中国武术更具有优越性的”。它教会受教育者“强而不霸”的经世之理,而不是“强而称霸”的横行;它让人体验“度”的“温和”,而不是“更”的“贪婪”。
 
  中国武术的“格斗”和“对抗”是“轻灵和雅致”的,西方人的“对抗”和“格斗”是“血腥和残暴”的;“KO”一直是域外体育与西方格斗项目的代名词,而中国武术所追求的却是“一日练一日功”自我修炼。这种自我修炼模式,从“体育人口”的要求考量,中国武术才是最具其项目意义、特点和要求的。以上这些差异,正彰显出“中国武术文化”的优势,也是我热衷于它的深层原因。
 
  从更深层的文化形态与世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联系在一起思考,我更认为“中国武术”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促进健康的作用,才是未来人类“大体育”应该值得推介和弘扬的身体文化形态。无需为了“迎虚伪”“赶时髦”和“追时尚”去选择所谓的“其它体育运动”,最好的身体行为文化就在我们生活里,就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武术中。
 
  “体育是舶来品”,而“中国武术”却是地地道道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成果。两种文化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但我们却经常视而不见,这一点就像“肯德基”和“中餐”。尽管两者都是“饮食文化”的表现形态和存在形态,但其对于中国人而言,“肯德基”永远不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里的必需品。同理,在诸多的域外体育不断地被引进之后,我突然发现域外体育就像“肯德基”,它不会成为我们的必需品。因为体育是白种人、黑种人创造出来的文化,是他们的必需品。也许体育只能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中的“肯德基”,那么我们中国人的身体行为文化里的“中餐”在哪里?我的回答就是,它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体育里,在我们引以自豪的中国武术里!
 
  在那个“西学东渐”和传统文化受到“扁评”的民国时期,人们都以习练中国武术为荣,从这一点可以发现“中国武术”的优势。周恩来总理的津门习武,老舍的武术情结,李苦禅的武艺精湛,这些伟人巨匠的中国武术实践,在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比比皆是。只是改革开放之后,由于我们极度地膜拜西方和呵护域外文化的心态,使得原本与我们很陌生的“西方身体行为文化”占据了我们的身体行为文化的主流,这才开始了“弃中国武术”。这样的行为,已经使得中国武术走进了一个越来越不是中国武术,或者说不像中国武术的生存境遇之中。
 
  尽管“西方体育”和“域外体育”有着巨大的文化优势,具有时髦、现代、科学、可感、可视、可比、可赛等特征,具有“更高、更快、更强”的工业社会精神,但从中国人的价值追求的血脉中,这些在西方体育内在价值追求上,几乎都与传统中国文化的追求背道而驰。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更在乎做人与做事的“和谐”“内敛”和“有度”,也就是费孝通先生所言及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追求和境界,而西方的体育总是追求“强者为王”与“一家独大”的“梦之队”效应。两者之间的差异,也许就存在于林语堂先生所撰写的《西装的不合人性》意涵之中。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推荐大家去研读“两脚踏中西的文化巨匠”林语堂先生的这篇短文,并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龙抬头”开始,重新从心底里唤起我们中华民族对中国武术文化的敬意,进而从向往、追求走向践行中国武术的状态。因为,它关乎到中国人的教育和健康,更关乎着我们东方龙的崛起和腾飞。
 
  
  (作者:王岗,武汉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编辑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