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岗说武术】新年寄语:中国武术的“功夫”在“拳”外
2019年12月31日   17:22 | 来源:中国发布网
  过去的2019年里,对于中国武术而言无疑是发展最为美好的一个年份。因为,在这一年里与中国武术及其相关的多个“关键词”被写进国家政党和政府最为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之中。中国武术这一禁锢只在“体育事业”中发展的围墙开始逐渐地被“拆解”和“推翻”。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武术发展的问题开始走进了更加宽泛的多元平台:与健康携手走进了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平台,与文化携手走进了服务“文化旅游融合”的领域,与“体育事业同步”走进了“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范畴……
 
  可以这样说,走进2020年的中国武术发展的再扬帆、再起航、再远航的大势已经形成。但就如何实现在新的一年里扬帆远航,使其前行的巨轮更加具有力量,更加具有魅力,更加具有意义,在我们看来还是应该提出一种全新的理念。这个理念应该就是:“中国武术的‘功夫’在‘拳’外”的新的立场。


王岗教授在给硕博士上课
 
  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武术发展的道路选择、方向制定,策略寻找,更多地都离不开构成中国武术的基本单位,也就是我们常常引以为自豪的“拳”。言必“拳”的正宗,言必“拳”的传人,言必“拳”的冠军。而常常忽视“拳”外的“功夫”,以至于造成了大多数人在对中国武术的评价时错误地选择了评价标准;遗忘了“拳”与“功夫”的内在统一,也就形成了在今天的“武林”中“拳”与“功夫”的割裂,“功夫”与“拳”的游离。“拳”是“拳”、“功夫”是“功夫”的认知已经使得中国武术发展出现了难以弥合的鸿沟。那种“功夫=时间+汗水”的公式尽管在今天仍有部分“武痴”在坚守,但更多的武术人却只是在行为中表现出一种“口头说教”的状态;更有甚者,只是将“练拳”当做一份闲暇中的“身份认同”而参与。根本不去思考“拳”需要我们做些什么?能够帮助我们做些什么?的思考。以至于今天的很多“练拳”之人根本不是为了“功夫”在“练拳”,而是为了沽名钓誉地在“练拳”。这种沽名钓誉的”练拳“行为和状态,也正在毁坏以标榜“功夫”的中国武术走进一个难于再现“博大精深”美誉之行列。因为,失去了“功夫”的中国武术,基本就成为了简单的“身体活动”亦或是“体育运动”。成为“体育运动”也就无法再标榜和吹嘘其作为中国文化的“身体行为文化”,它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长期以来我们所追求的一个“体育运动项目”。这样的认知和行动必然使得中国武术失去了“拳”之外的所有“东西”,这些东西包括文化的、精神的、思想的和审美的等等。
 
  作为“功夫”文化的一种形态,中国武术不仅追求“技击技术”的娴熟和自如,而更注重“技外之理”的意涵。这种“技外之理”的意义,更多地是对人的“修行教化”价值和意义,对人的“健康促进”价值和意义,是对“和谐世界”的认知和把握。只关注“拳”的“能不能打”和“如何打赢”的习武者,是永远不会收获到一个好的“功夫”的,也就更无从发现中国武术蕴藏着的巨大“秘密”。
 

王岗教授在闻鸡起舞
 
  学拳、练拳成为一个真正的“武者”,要有练“功夫”的意识和决心。要树立追求“会练拳”和“懂得拳”的目标,而并非是学会“攻防技击动作”及“本领”那么简单的事情。体认“一招一式”中深邃的哲理,感知“一攻一防”中交往的尺度,领会“一起一落”中变化的精髓,享受“一顿一挫”中节奏的韵律,体认“一旋一转”中健康的奥妙,等等这些才应该是学习中国武术应该追求的目标意义价值所在。
 
  “学拳”和“练拳”不是中国武术的全部,提高“功夫”让“功夫”精进,才应该是对中国武术的敬畏和尊敬。用“天天练、日日体、时时悟”来考量自己,对镜反观自己的“练拳”,用“闻鸡鸣习武练拳”的精神来要求自己。也许我们对中国武术的“功夫”理解才会更加深邃和多元,才会不断地发现中国武术里藏着巨大的“文化秘密”。这种巨大秘密的发现、挖掘和开发,对于今天中国武术的多元价值创造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才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
 
  也因此,在2020年元旦来临之际,我把这个《新年寄语:中国武术的“功夫”在“拳”外》送给大家。祝福中国武术,祝福爱好武术的所有人!因为,只有我们都行动起来了,真正的中国武术“功夫”才会回来,才会发展的更好。
 
  (作者:王岗,武汉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湖北楚天学者、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编辑部)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