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夏县之——风雨斩公槐
2016年06月13日   17:53 | 来源:中国发布网

  温峪是一个“时时闻鸟语,处处有泉声”的山间小村,历经千年风雨的斩公槐就耸立在小村堡尔门前,以沉默的风景诉说山乡的风采。而这棵沧桑的大槐树已成为泗交风景区一处著名景点。

  我们不妨先看一串平凡的数字:斩公槐相传栽植于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距今970余年。据热心的老乡测量,树高22米,主杆高18.8米,胸围5.6米,胸径1.64米。树冠呈伞状,冠幅东西12.9米,南北13.3米。1963年被定为山西省重点保护文物,《山西古稀树木》一书收录,这些数字简单组合成令人必须仰望的形象。踏上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我们寻找着散失在林涛草浪间,沟沟坎坎中的趣闻佳话。

  话说温峪不光山水秀美,地下也是宝藏,富含铁、铜、银矿。清康熙46年,太监高华请旨督办矿务。然而这位“高公公”并非廉洁之士,大肆贪污,中饱私囊,竟然连续六年不向朝廷上交一分钱。明镜高悬,天子震怒,降旨斩杀高华于大槐树下,于是便有了“斩公槐”这个趣称,也赋予了这棵槐树更深的意蕴。据传清朝光绪年间,人们还可以看到钉在树上用以绑缚“高公公”的铜环,后来渐渐被长包到树杆之中,在距地面三米处形成状如虎头的瘤疤。人们便说斩公槐见证了历史,也见证着正义。然而还有更亮丽更英雄的一页呢!一九四一年五月,日本侵略者发起中条山战役,铁蹄踏破了中条山的宁静。当时驻军曾万钟第五集团军司令部附近的这棵古槐,又经受了血也火的洗礼。日本鬼子杀烧抢掠,坏事做绝。鬼子拆除了温峪古堡的武安王庙,魔爪竟然连一棵树也不放过。他们出动一个小分队的兵力,斧劈锯拉,折腾了整整一天。相传第二天早上他们吃惊地发现锯口处渗出状如鲜血的汁水,鬼子肝胆俱惊,古槐才幸免于难。当然在民间,古槐又被蒙上神秘的英雄主义色彩。我们的确应该向古槐致敬。

  更有趣的是人们都说这棵古槐是株子母槐,古堡东南数十米处对应生有一株子槐,可惜的是文革期间被伐。据说每每夜深人静之时,总能听到母槐伤心的呜咽声。古槐有“灵”呀,是位慈祥博爱的母亲。在我们的民俗文化中有“槐木娘娘送子”一说,所以这棵古槐也就赢得更多的敬拜。人们还把意味深长的古槐同“武圣”关公联系起来,演绎另一传说。相传光绪年间,夏县禹庙滩一带瘟疫盛行。关帝显圣指点乡民自救,以美髯老爷爷的形象笑称自己门前有槐,门后有洞。虔诚的人们在瘟疫消解之后开始寻找“老爷爷”,他们找呀找,找到温峪,看到前有斩公槐,后有银洞沟的关王庙。于是人们便相信是关帝显圣相救,遂修缮庙宇,唱大戏以谢恩。这些美妙的传说又赋予这棵古槐以“神”性。真可谓青山有情,古树有“灵”,一代代把美丽的故事传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在温峪这块宝地,默默走近大槐树,真想激情晤谈一万年!(胡春良/供稿)

(责任编辑:中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