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维谈艺术》当代美术大家批评——刘进安
2019年01月03日   16:52 | 来源:书法报·书画天地




艺术家简历:

  刘进安 1957年出生于河北大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事,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第五、六届北京国际双年展策划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北京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刘进安的独立价值观


乔 维
 

  关于绘画刘进安先生提出了“没有独立的价值观与思想,何谈艺术”的观点,他的观点对于绘画艺术来说,是每一位画家的追求。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是否体现了“独立”,表现出价值取向和思想境界,这要取决于画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对艺术审美的本能追求。刘进安先生作品的选材与表达,是否具有“独立”性则另当别论,但他的笔墨风格着实“另类”,线条多以凌乱的结构穿插在画面里,物象荒诞而衍生出许多惊悚感。无论以传统美学还是当代价值观去解读,都难以看出有多高远的思想境界,同时还缺乏造型的完美和深度。
 

  美术界对刘进安先生作品的评价是:“从对拙朴与粗犷的太行山人的象征性表现到影像叠合的迷幻空间的构建,刘进安实际上实现了对寓情山林与现实表达之间固有阻隔的突破,在一个新的精神空间中将自然与现代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种超越时空、外象与内象相映成趣的精神境域。”这种观点正迎合了当下书画市场的迷茫状态,往往让书画评论游离到一种玄学之中,所谓的“迷幻空间的构建”“新的精神空间”“超越时空”,只是评论者借用学术的外衣讲述一个玄幻故事。其实对于美术的鉴赏与评论,很难把握对作品意境的表述,而意境是指作品中情与景的交融,以及虚实相生的生命律动之韵味,是属于一种诗意的表达空间。所以大凡观赏者站在一幅美术作品面前,能否感觉到其间的诗情画意是至关重要的,或美或丑一览无余地跳动在画面里;能否展现出想象空间是生命美学的延续,而不是几句玄幻语言所能解释出的概念。刘进安先生的笔墨风格既不是延续了美学传统,更不是对当代艺术价值观的探求,而是被浮夸的玄学评论所迷惑,让他的作品看上去独立而有个性,却在写实与抽象的演绎中迷失了方向。
 

  从刘进安先生的多幅作品中可以体悟到,他的笔墨在创造与纠结的凌乱之间,企图去追求一种“独立”,似乎在暗示着“思想”的价值取向,但他创造的物象结构与抽象艺术则契合不到相同的画面中,事实上也早已远离了当下美学的价值意义。历代艺术家的美学观念虽然各异,但在审美与艺术表现上却相似,都是把社会与人生直接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考,从艺术的根本上就贯穿着独特而深刻的哲学观念。刘进安先生的作品,无论从审美还是艺术表现上,都无法给人以美或带有哲学性的启示,因为艺术作品与美学价值息息相关,尤其是当代美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艺术审美观念也应当随时代。刘进安先生的“独立”笔墨可能想切合道家的美学观念,但道家的美学致力于揭露美与善、美与真的矛盾以及美与丑对立的相对性,以及社会现实的虚幻和不确定性。道家美学看似是对美与艺术的否定,但在消极虚无的形态下,是含有朴素的辩证法和深刻的批判精神的,也弥补了儒家美学对真善美认识上的弱点。而刘进安先生所创造的“独立”格局,有美与善、真与虚的对立矛盾,具备了对美与丑的相互表述,但缺少当下现实与虚幻的批判精神,让杂乱的笔墨意象替代了审美感,从而错乱了鉴赏者的价值判断。从他的《米脂》《秋趣图》《风平浪静》等作品去解读,他让拥挤絮乱的线条架构在画面空间里,以浓墨愁云构造出物象的焦灼情绪,似乎在象征一个时代的面貌,恰恰是他所追求的“独立”笔墨风格,破坏了想要表达的画面之外的艺术境界。刘进安先生作品的线条与墨色因混乱很难走进物象的生命世界,给人一种虚浮与强化眼目的感觉。一件艺术作品如果没有精神作为骨架,所谓的“独立”就会成为一个另类。朱光潜主张,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他认为“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他主张“美与善一样,都只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们都只对于人、对于人类社会才有意义,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所以刘进安先生的“独立”价值观,缺少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没有把社会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游离在自我创造的笔墨轨迹里,尤其是远离了当下的意识形态,很难达到笔墨当随时代的美学价值。
 

  诚然,刘进安先生的艺术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当代书画界中属于造诣很高的画家,因为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及学养历练,他曾经创作过优秀而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只是近年他专注于创造与构思“独立”的风格,显得笔墨有些另类而荒诞,其实他作品中裹挟了调侃的笔调,如果从抽象角度体验其创作的变化,不难发现他对当下价值观的纠结。有时他以繁杂变简单的笔墨,想要表达一种“独立”的语言,而事实上则是刻意让浮躁与喧闹的面目展示出来,意图去挖掘那些敏感的体验,也是在尝试对传统与当代艺术的切割,客观上分裂了当代的审美理念。刘进安先生的作品以其“独立”的视角展示,似乎在思考关于艺术创造的现实意义,诉求着诸如繁琐与简化的关系,创新与传统的融揉与跳跃,所以多数作品看上去有些怪异,但还是能从他凝练的笔墨中感触到一种本质的张力。
 

  谈论刘进安先生的作品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现如今大部分书画评论早已游离在艺术之外,成为纯粹的吹嘘和炫美表扬,真正的艺术批评文字往往是不被接受,甚至会让艺术家们恼怒的。究其原因则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书画市场的乱象,把主流艺术牵扯进庸俗的怪圈,无论学院派还是江湖流派都一窝蜂卷入虚幻,尽可能将自己的笔墨标榜成艺术的巅峰。而所谓的权威学术评论更是推波助澜,用编撰的生僻词语附加到一幅俗作上,瞬间就会让几笔简单的墨迹绕到云雾里,观赏者看了则不知所云,就连作者也诧异自己随意的一笔竟然能成龙。这种现象不仅仅是中国书画界的悲哀,更是书画家们集体意识的沉沦,其实这场持久的书画淆乱,把中国的书画艺术切割成了几个层面,占据最高端的是有话语权的官方艺术,官方艺术把持着主流媒体,借助玄幻的学家评论,可以将平庸之作一夜间推上宝座。而拥挤在底层的江湖流派,在经济市场的喧闹里也不甘寂寞,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塑造成最最著名的艺术,所以在纸媒或自媒体的书画宣传中,不是著名就是大师级的艺术家,看似当代书画繁荣百花齐放,实质是让艺术堕落成一地鸡毛。(作者:乔维/艺术评论学者)
 


刘进安 国画



刘进安 国画



刘进安 国画 风平浪静

(责任编辑:中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