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维谈艺术》之从剧本创作看中国影视现状
2017年09月05日   19:51 | 来源:中国发布网

  因从事影视行业的缘由,对剧本创作较优关注,在观摩经典影视作品的架构时,尤为注重剧情中那种凝练的语言,欣赏唯美而理性的对白。哪些蕴含意境而简练的台词,往往会涵盖着剧情的深层解读,让你透过画面能嗅觉到作品的潜在涵义。有时也浏览一些多元化的国产剧,经常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用鉴赏的角度去透解国产影视艺术的价值,也许因自己的偏爱或天性愚钝,不敢轻易妄加评点或给予虚假的赞赏。
 

  影视艺术的特质在于故事与画面的立体融合,尽管影视作品侧重画面语言,但我更看重是故事的厚度,以及故事本身对人性的穿透力。时常会私下里探讨一些对国产影视剧创作的看法,权当是给自己贫乏的知识增添积蓄,开阔一些对剧本文学层面的视觉。
 

  读国产影视剧作品,喜欢寻找那些自然流泻的剧情,能触动人性灵魂深处的痛点。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是掀开社会主流价值的表层,让你触摸到现实深度人类的生存状态。有时仅仅一个碰触人性软肋片段让你感动,一句看似随意的台词成为经典语言,熟悉生活的剧本创作每一段台词,每一个情节都不会随性而就,或刻意去追随一种另类的探索。说句实话我欣赏那些自我流泻的故事文字,对追随探索的另类剧情说不上反对,但从剧本文学的审视角度,对那种荒诞创作有一种抵触,有时会在剧本作品的点评里留下“无情”的态度。
 

  对于国产剧本创作,无论创新或怪异从认知的角度,我可以说属于门外汉,无权评价剧本的流派以及新潮,就国产剧的现状被市场左右着,悬疑剧和无厘头的搞笑成为主流,艺术价值渐渐被边缘化,剧本创作会渐渐走入低迷的峡谷。
 

  影视作品在文学类别的创作,看似最容易写的一种形式,其实也是最难驾驭的体裁。凡是爱好剧本创作或喜欢用文字抒情,人人都会写故事而又写不出好故事,就像现实中人人皆会写诗,但很少能写出真正的诗人。我并不单纯指网络或传统文学业余的写手们,在整体文学领域里剧本创作凸显着衰弱,原因是市场经济让影视行业走在荒诞的闹剧里。克隆、跟风、怪异的搞笑剧成为荧屏亮点,而剧本创作在金钱的刺激下,让编剧情愿自我堕落而黯然失色。
 

  在国产影视作品里,你会读到看似积极闪光的文字,那些蕴含深刻哲理的对白,往往是编剧刻意而激情的写照。对影视作者自己而言是发自心底声音,却往往会成为故事结构中的心灵鸡汤。因为编剧在特意追随着一种模仿的俗套风格,那些看似华丽孤僻的词句,语言风格犀利的格式,作者或许认为是佳品,恰恰却是影视创作的败笔,原因是套牌的汽车永远无法行驶在阳光下。
 

  我们随意去浏览国产影视,不难发现编剧所推崇的剧情或情调,往往来源于“舶来品”的格式轨迹中。只能是让中西结合物流行所带来的效应,给所谓影视创新贴上一幅华美的标签。让新潮怪异朦胧印象派,忽悠着观众也误导了真正的影视艺术。在现实影视产业化的推进中,多数影视作品导演兼编剧成为一种主流,我不反对导演执笔剧情,而剧本创作需要深厚的文字底蕴之外,他代表着一种人文情怀的释放,所涵盖着知识综合性全方位的释解。导演执笔剧情需具备的条件,首先是具备厚重的文学功底,有着对社会自然学科精准的解读。
 

  影视艺术尽管创新是一门严谨的表现形式,我们不排除新潮影视的标新立异,新颖前卫的创作风格引领时代潮流,而荒诞怪异孤僻搞笑的创新绝对是影视的误区。我们是否记得曾经朦胧文学的流行,浮躁的市场文化让艺术渐变成畸形,唯美的朦胧意识让荒诞所取代,最后就像划过夜空的流星瞬间消失,能够存留住的代表作品却很少。我曾关于朦胧文学的生命与艺术价值,请教过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朱先树老先生,老先生最经典的评语是:“朦胧文学被一帮不懂文学为何物的人演变成荒诞,他们认为谁也看不懂的语言就是极品,阅读天知地知人却看不懂的语句只能靠意淫”。
 

  影视作品尤其需要文字的凝练,意境渲染心情去拨动灵魂的共鸣,而不是以生僻古怪猎奇的故事或格式取胜。我们不说那些成熟或以票房取胜的影视价值,或所表现的磅礴大气,就当下荧屏能扣住心弦的作品多数语言的朴实,故事意境的深度融入时代,弹奏出最强音。那些经历岁月洗礼的画面无不凸显着时代感、凝练感、寓意感,从影视进入中国,还没有哪一位编剧靠怪异流行的创作风格影响着影坛。
 

  有人会说影视作品是心灵的鸡汤,随心所欲也好刻意临摹也罢都是一种消费,影视能快捷表达心情的方式,写好写坏无伤大雅。事实上也是如此,我起初进入影视行业遇到一位热情的导演,他做电影就像包工程一样每年一剧,当我好意而实事求是的点评,人家回敬一句:“你懂电影吗?我这是自由创作”,我只能一笑而过,笑过之后检点自己,我一个不懂影视的人何苦去点评影视专业。
 

  对剧本创作也许不能太苛刻,在浮躁的社会杂乱无章的文学领域,就目前中国影视的现状,谁能有资格或用扎实的艺术流派引领潮流?都是未知数。
 

  现实无电影,所谓“电影”唯独能表现出是对生活的记录,用貌似“电影”的语言宣泄对社会的探求,仅此而已。(作者:乔维/中国书画影视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中庸)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