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年俗年味 | 醒狮闹新春 欢乐中国年
2022年02月02日   14:40 | 来源:文旅中国

  “咚咚锵!咚咚锵!”春节期间,在广东城乡各地,都可听闻振奋人心的狮子鼓声。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醒狮,属于中国狮舞中的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县市。


  自古以来,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锣鼓一响,黄金万两”的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


  最地道的广式醒狮贺岁,并不止舞狮这么简单,拜祠堂、庆新春表演、群狮闹元宵、狮队走访兄弟村……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佛山南海一带,场面相当热闹。至今狮头制作的两大流派中,就有佛山狮与鹤山狮两大类,其中又以佛山狮最著名。


  与北方狮不同,醒狮只有狮头,舞者两脚着地,狮身以一块狮被做成,盖着狮尾的另一名演员。醒狮讲究神似,它运用夸张的手法,扎作一个阔口大眼,神气十足的狮头,形象多姿多彩。有黑色的张飞面,红色的关公面,还有老虎面、二花面等。


  单就设色而言,醒狮又有七彩狮和黑白狮两种。七彩狮是“狮母”,色彩艳丽,白眉红须;黑白狮是“狮王”,青鼻铁角牙刷须,挂满绒球,贴满铜镜,光彩照人。鹤王狮俗称“蛤母嘴”,嘴扁阔,角短,形体略小于佛山狮,耍舞规程则基本相同。


  作为春节期间备受欢迎的吉祥瑞物,醒狮无论是道具、造型还是动作套路、民俗礼仪,都充满好意头。比如,传统的“青”一般由生菜、芹菜、桔子、利是组成,有“生财、勤劳、吉祥”等美好寓意;《步步高》《群狮起舞庆昇平》和《花开富贵》等故事表演,在喜庆场合为人们助兴;逢年过节两狮相会时,要行谦逊有礼的会狮礼:按照行规,在耍舞过程中,黑白、七彩两狮相遇,七彩狮要主动让路,向狮王致礼。


  2006年,醒狮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广东醒狮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为广东特有的民间舞品牌。醒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其文化价值和意义十分深远。(作者:路雪)

(责任编辑:宗元)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