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从法杯”全国大学生“法治中国”调研大赛复赛结果公布,由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法律硕士教育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郑宗耀、郭嘉诚所撰写的调研报告《基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以陕北Z镇“双六模式”为参照》获得研究生组优秀奖,也是西北五省高校在本届竞赛研究生组中唯一获奖。
获奖调研报告《基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以陕北Z镇“双六模式”为参照》依托榆阳区委政法委与西北政法大学“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榆阳模式’”合作课题,聚焦榆阳区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优势特点,通过对镇川镇进行的持续追踪调研,重点剖析“双六模式”在多元纠纷化解领域的典型做法及成功经验,并以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地化的创新视角进行了分析研究。
近年来,我区从全面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破题,站位全国层面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示范样板,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榆阳模式”,进而整区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围绕系统集成,创新实践“七联七制”“五级五长、六员服务”“双十二举措”等治理路径,高质量完成两个“国字号”示范创建任务。
今年以来,我区牢牢把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总要求,围绕乡村、社区、行业治理,创新建立乡镇、街道、部门“三同步三融合”治理体系,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同步开展乡村治理,加强“数字乡村+一乡镇一品牌”建设。以马合镇“数字乡村、智慧马合”为代表,建设了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整合乡镇便民服务驿站、综治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相关数据信息,形成“一个平台、一张网络”的数字治理服务系统,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公共服务、党建和村务管理、智慧网格建设等工作深度融合。同步开展社区治理,加强“多元共治+一社区一特色”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作用,聚焦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群体的需求,创新建立精准化对接、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带动的运作机制,补齐社会治理短板,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现代化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机制。涌现出韦家梁社区“316党建联盟”、裕华路社区“悦心馆”、定慧寺社区“五街同创”、学院社区“一核四融”、榆康社区“五化联动”、金阳社区“红色物业”等典型做法。同步开展行业治理,加强“协同联动+一部门一典型”建设。通过联席会议、定期会商等,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常态化协同机制。同时,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区级调度主导、行业部门联动、镇(街)组织推进、村(社区)抓好落实的协同联动治理体系。榆阳区法院健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选派专职人民调解员进驻区综治中心、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基层人民法庭、区信访局、区司法局等部门,合力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让人民调解和行业部门实现无缝对接。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加快推进全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探索符合时代特征、满足群众需求、具有榆阳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路子,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为全市、乃至全国基层社会治理贡献榆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