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靖边县马铃薯收获已接近尾声,但在张家畔街道办阳光村一块已收获的马铃薯基地,依然呈现出一片忙碌的景象。远远看见有多台大型农机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田间作业,走近才知道是张家畔区域农牧工作站组织实施薯麦轮作倒茬现场。
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马铃薯连作会加重土传病害以及地下虫害和早晚疫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靖边马铃薯大多在沙地种植,马铃薯收获后沙土裸露无植被覆盖,容易引起扬沙,因此张家畔区域农牧工作站组织农户在马铃薯收获后,利用冬季土地空闲时间,种植冬小麦,实现了马铃薯与冬小麦轮作耕种。这种轮作模式,不仅能改良土地肥力,为来年种植马铃薯起到增产增值作用,还具有防风固沙的生态效益。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永平介绍,这种“薯麦轮作倒茬”模式,主要是利用马铃薯地块秋收冬闲期间倒茬种植冬小麦,属于半茬倒茬模式。通过薯麦轮作,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冬小麦秋冬季节根部生长快于地上部分,地上部分可以防沙,地下根系最长能够达到15厘米,固沙能力很强,可以有效防止冬春季沙尘问题。
下一步,张家畔区域农牧工作站将在区域内大力推广“薯麦轮作倒茬”模式,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