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子洲:三村抱团共唱一台“振兴戏”
2023年08月29日   16:00 | 来源:子洲融媒

  “我手上拿的是我们梁渠村产出的黄豆,纯天然绿色,这个是我们高家砭村产的小米,吃起来满嘴留香而且营养价值高……”在直播镜头前,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苗家坪镇董家湾村的马改妹熟练地介绍着家乡的土特产。


640 (2).jpg


  村村联建激活“一池春水”


  “以前我们三个村都是各干各的,制约因素会很多,现在通过跨村联建,很多棘手的工作在大家的联合下,都能轻松搞定,村上的发展日渐焕发新活力。”高家砭村党支部书记艾磊说。


  一次偶然机会,苗家坪镇梁渠村、高家砭村、董家湾村三位村书记坐在一起讨论村集体发展方向,谈到了为何不搞个“三村联建”,抱团共富。2022年,三村召开代表会议,经研究决定成立“三村党建联盟”,实行“三不变、三独立、三集中”原则,打造“三同九联”工程,让村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我们做到工作集中谋划、集中决策、集中落实,但我们在账单、收支、核算上又互相独立,行政管理区域、村民自治主体以及集体资产产权权属不变。在产业共富的同时,又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艾磊介绍。


  三村联建后,三村支部拿出了实打实的成绩:创新“合作社+农户”“网络平台+农户”“公司+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引进1家合作社、3个加工作坊;与本地短视频达人“拓鲜生”合作培养3名农民直播带货人,拓展销量、增加收益。实现入股项目每年分红5万元,为村民增加土地收入约30万元。


  产业联合跑出共赢“加速度”


  走进苗家坪镇董家湾村村民路强的农场,只见一群体型健壮的鸵鸟在围栏内悠闲地踱步。原本,路强在城里经营着一家榨油坊,日子过得也是红红火火。看到村里发展得好,路强选择回乡发展事业,养殖起了鸵鸟。“鸵鸟肉一斤60元,一颗蛋150元,利润大着呢。”路强说。今年,路强又在家庭农场建起了榨油坊,做起了老本行。


  三村联建,激发了村集体内生动力,吸引了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梁渠村党支部书记李卫国也是其中一位。


  今年,李卫国放弃原来的工作,回到梁渠村当起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通过三村联建,梁渠村开展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同时村内建起温室大棚,种植吊瓜、芝麻香瓜、蘑菇等,三村发展路径宽了,致富能力也变强了。


  在梁渠村包了9座大棚发展平菇产业的刘亚雷,是梁渠村引进来的种植人才。“现在平菇一天生产能达2000斤,一年下来也能赚个五六百万元,而且也能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刘亚雷说。


  三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三同九联”工程推进下,三村马铃薯、红薯、小杂粮种植已经完成,梁渠村小拱棚、高家砭村肉牛养殖基地、乌鸡养殖项目也建设完成。一个个产业兴旺的场景,不断提升了乡村振兴“成色”。


  村企联姻“趟”出共富新路子


  “在这里工作真的非常好,让我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拄着拐的董家湾村村民马改妹一脸笑容,她希望能够通过直播平台学习到更多知识,让更多的人知道子洲“土特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趁着这场东风,三村与网红“拓鲜生”签订合作协议,对村民进行直播带货培训,让村民为自己生产的农特产品代言。


  三村电商平台采取“电商+基地+联合社+农户”的方式,利用田间地头的绿色直播空间,直观展示无害化产品生产状况,实现产地供销,让农产品插上“云翅膀”,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每年可带动农产品销售500余万元。


  “我们的电商平台搭建了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让村民的农产品卖得快、卖得好。同时,实现‘单户单干’向合作化、专业化转变,助力乡村振兴。”李卫国说。同时,三村打造出“董高粱”品牌,既实现产品品牌化又留住固定客户,既打造主导产业又形成农产品规模化,助推农产品增量又扩面。

(责任编辑:付娟)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