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在陕西·县域经济专版报道“五个定边”建设三年行动
2023年08月17日   09:44 | 来源:陕西日报

  “荞”见希望,“麦”向幸福。秋风送爽,喜迎八方来客;荞麦花开,笑迎四海宾朋!八月的定边,89万亩红花荞麦竞相绽放,与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的美丽乡村交相映衬,勾勒出一幅丰收的山水画卷。8月12日上午,由中共定边县委、定边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清爽榆林”中国·定边第六届红花荞麦文化旅游节正式拉开帷幕。


640 (5).jpg

荞麦花海


  行走在初秋的定边大地,跨越赶超的滚滚热潮扑面而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建设工地,一个个重大项目火热推进,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项项工程建设正酣,党群同心,携手共建幸福美好定边的图景正在不断铺陈舒展。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在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定边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以奔跑的状态笃定前行,全面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张新蓝图已绘就:中共定边县委出台《关于“五个定边”建设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未来三年,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富裕、绿色、文明、幸福、魅力的“五个定边”取得阶段性成效。“谱写新篇时不我待,争做示范任重道远!必须要团结奋斗、拼搏进取,加快建设‘五个定边’,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定边力量!”定边县委书记姬世平言语铿锵。


  稳扎稳打赓续前行


  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夯实“富裕定边”基础


  走进位于定边县产业园区的中材科技(榆林)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一个个百米级的风电叶片被一辆辆货车有序运出。中材叶片年产300套风电叶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规划产能300套,已经接到订单350套,目前正在努力提升自己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产品覆盖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周边五百公里的风场。


640 (6).jpg

百米级风电叶片


  中材科技(榆林)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产销两旺的景象,只是定边县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定边县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重大规划,目前已纳入高质量项目储备库项目700余个,总投资943亿元。今年已争取到位资金2.23亿元,其中中央及省上预算内资金1.03亿元,专项债券资金1.2亿元。与此同时,定边县还制定了“大走访、大调研工作方案”,组建专班对已开工的45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实地走访督导服务,重点督查施工、监理企业的人员到位、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并督促指导项目单位完成了23个项目验收。围绕111个县级重点建设项目建立603项审批事项台账,对市、县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审批事项实行“颗粒化”、限时办管理,抽调8个要素保障部门12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对“市、县审批事项台账”进行指导督办,111个重点项目已办结审批事项440项,办结率达73%。


  高质量项目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定边县扎实开展“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举行月度现场观摩、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等活动,17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复工15个,完成投资54.3亿元;111个县级重点项目开复工78个,开复工率为70.3%,完成投资70.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任务的56.2%。华润50MW、国能100MW、华能100MW等光伏项目以及华能杜井100MW风电项目全部开复工,预计9月底建成并网,全县新能源并网规模达到4830MW,1—7月新能源发电量达56亿度。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项目加快推进,已完成备案59兆瓦,建成并网规模7.5兆瓦。1—7月,定边县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91.7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130亿元的70.6%。


  定边县围绕“九大产业提升工程”,到2025年,力争风光发电总规模达到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和产值增长40%、新能源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以上、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以上、马铃薯通风窖藏能力达到70万吨以上,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以上,荞麦加工能力达到7万吨以上,不断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地位,培育新兴产业竞争新优势,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擦亮“绿色定边”底色


  游憩于山草之间、生活在塞北大地的万物生灵,惬意地享受着天蓝地绿带来的宁静生活。


  “这里就是狼窝沙,一有时间我都要来这里转转。你看,现在这个树干我都抱不住……”在定边县四大号村狼窝沙,年过古稀,精神矍铄的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正在向人们讲述着他的治沙故事,介绍着他的“密友”——25万亩郁郁葱葱的树木。


  40余年来,石光银带领乡亲们在25万亩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林,在约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南缘筑起了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


  1978年以来,定边县依托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林业重点工程,全县开展荒漠化治理和防沙治沙工作。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共五期,通过飞播、截杆扦插、覆膜抗旱、封沙育林等营造林措施,完成荒漠化治理面积349.6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共计50.24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营造林31.65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荒漠化治理10.75万亩。


  定边县按照“南治土、北治沙、滩区治碱、全域治水和总体禁牧”的思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全面落实林长制。今年,定边县全年计划完成营造林面积13.1万亩;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10万亩,总投资5600万元;实施防止二次沙化及国土绿化五年行动项目11个,总投资9662万元;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1.6%;压减水浇地面积12.3万亩,完成3.32万亩林草地植被恢复和防护网建设,真正在流沙肆虐的毛乌素沙漠南缘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让绿色成为美丽定边最鲜明的底色。


  预计到2025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不少于308天、累计推广集成绿色新技术应用突破100万亩、治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50万亩以上,林木覆盖率提升至16%以上,经过持续治理,绿色在这里不断铺展。


  文明引领向美而行


  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树立“文明定边”新风尚


  “叔叔,您的血压都正常,放心。”


  “谢谢你们上门为我检查身体。”


  7月中旬,定边县民生社区工作人员邀请医疗志愿服务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进行义诊。像医疗志愿服务队这样的专业服务队,定边县共有14支,服务内容包括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惠民等。


  “我们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积极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同时组织和引导广大群众投身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定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刘毅说。


  日前,定边县杨井镇南庄村举行了“最美农户、最美村民”创建活动表彰会。此次推选出的刘万智一家,家庭和睦,在全村是有口皆碑的文明家庭,也是南庄村“敬老爱亲”的典型代表;鲁峻旺刻苦钻研养殖知识,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勤劳致富”的典型农户非他莫属。村里如有需要修缮的路段和筹备活动的保障物资,总能看到“热心肠”村民李树亮的身影。村里的“好大姐”南彩娥始终与乡亲们和睦相处,积极参与调解矛盾纠纷,是南庄村“文明和谐”的代言人……他们成为引领南庄村乡风文明的新风尚,助推全村形成勤劳致富之风、勤俭之风、诚实守信之风、孝老敬老之风。


  以南庄村为代表的移风易俗典型,是定边县和美村庄文化风貌改善和提升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定边县充分发挥村级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阵地作用,依托各镇(村)文体活动室、主题公园、文化广场等场所组织开展了各类文艺活动。同时加快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善举”“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阵地,助推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激发乡村治理动能,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角,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预计到2025年,定边县实现全县行政村(社区)红白理事会有组织、有阵地、有制度、全覆盖、能管用,助力城市文明提质。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瞄准“幸福定边”目标


  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在于缩小区域、城乡间的发展差距,在发展中提高平衡性,让城乡居民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切实保障不同区域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发展高效旱作节水农业征程中,定边县按照“特色优势,分区施策”总思路,在北部风沙滩区实施推广漫改滴、喷改滴、智能水肥一体化、四位一体旱作节水农业,将由大数据、对地观测、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组成的“数智化管理体系”投入使用;在南部黄土丘陵沟壑旱作区,实施新型旱作农业集成技术推广项目10万亩,可辐射带动35万亩,使旱作农业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病虫害综合防控率达90%,实现亩节约用肥23.6%,亩均增产25%,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640 (9).jpg

智能水肥一体化施工


  与此同时,定边县以十大民生实事为抓手,提升群众幸福感。今年上半年,黄河引水提质加压工程开工建设,4C民用机场项目前期手续全部办结,即将开工;定红路、民主路、胜利路、市场路和迎宾大道全部贯通;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乡交通路网,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乡交通路网,发放养老、低保、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资金4.45亿元兜牢底线,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监测帮扶549户1766人;全县各村集体经济半年平均收入19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始终保持全市最低水平……


  预计到2025年县域内一、二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报销比达80%以上,三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680人,普惠性幼儿园占比保持在90%以上,公办园占比达到55%,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全覆盖,一件件为民初心的社会事业将不断落实,全县人民正携手向着“幸福定边”迈进。


  十百千万风光无限


  在纵深推进改革创新开放中打造“魅力定边”名片


  秋季好“丰”景,甜蜜好时光。八月的定边县,89万亩荞麦花盛开、蔬菜葱郁、瓜果飘香,一派丰收的景象。定边县以花为媒,以节为介,在白于山荞麦花海烂漫时节已连续举办了六届红花荞麦文化旅游节,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如何让季节性的“赏花节”变成四季常青的“招财树”?定边县通过政策引领,创新开放,邀请周边县区的人们前来定边感受定边魅力。秦腔、戏曲、道情皮影、霸王鞭、陕北民歌、说书、少儿古典舞等非遗项目,柳编、木雕、泥塑等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现的非遗技艺,让远方来客尽情体验塞上盐州本土特色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尽享花海之美。


  在这里,白于山穿境而过,风光资源富集,是全省新能源第一大县、全国油气产能第一大县、陕西唯一湖盐产地,这里有“十里沙海”变林海的传奇故事,“百里长城”今犹在的沧桑历史,“万亩花海”竞相开放的壮美风光,“千年盐湖”助边区的红色血脉,黄帝文化、河套文化、仰韶文化在这里交替,黄土文化、边塞文化、游牧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交融,多民族饮食文化、风俗人情在这里交汇。


  正是这样的文化,让定边有着独树一帜的魅力,加之定边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擦亮对外开放的窗口,让定边魅力深入人心。今年以来,定边县开展项目审批提速行动,持续开展县级领导干部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双包一解”活动,常态化开展不见面开标和远程异地评标,全面推行“联审联批”“容缺审批”“承诺审批”“多评合一”,率先启用红蓝审批专用章,在线平台审核备案事项办结率由75.71%大幅提升至96.91%。AB岗、红蓝章、全流程代办等高效提升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为更多重点项目的落地“筑巢引凤”。


  投资6亿元的中欧国际农业产业示范园、投资30亿元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投资近百亿元的山东信发多晶硅材料制造、投资4亿元的深圳壹品视界LED智慧屏制造等项目落地定边……


  预计到2025年,“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清单事项100%网上可办,掌上办事项达到50%以上,园区土地全部成为“标准地”,实现园区服务“政策通”“政务通”“诉求通”,创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盐湖生态文旅小镇,完成国家长城遗址公园建设等。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当下,塞上盐州大地风清气正、活力奔涌,正锚定“两区一中心”目标,立足“天地无边、风光无限、煤气油盐、十百千万”特色资源禀赋,聚力打造千万吨清洁油气供应和“风光电氢”千万千瓦绿电“两个千万”基地,进一步健全“九大产业”体系,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奋斗姿态,全面建设富裕、绿色、文明、幸福、魅力定边,奋力谱写定边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付娟)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