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清晨的绥德黄土风情园,景海红在一处三孔窑洞的古旧院落里收拾打扫着,硷畔上的蔬菜和绿植长势葱葱郁郁,让小院看上去焕发出勃勃生机,景海红抬头望向窑洞木格纸窗上张贴的大红剪纸,久久凝视着,这里正是景海红新近购买打造的剪纸传承工作室,他将自己对省级非遗项目绥德剪纸由衷喜爱的情怀和发展传承的梦想安放在了这里。
从部队到社会,剪纸梦想被唤醒
景海红于1978年2月出生于榆林市绥德县中角镇景家沟村,1996年12月参军入伍,先后在青海西宁汽车第九团和宁夏给水团当汽车兵8年,在部队期间,指导员发现景海红的学习笔记上竟然是一幅幅部队生活的简笔画,由此便安排他承担了部队一月一期的黑板报绘制,景海红满心欢喜地完成了对他来说游刃有余的任务。景海红介绍说:“绘画是剪纸的基础,只是我那会儿并不自知,剪纸梦想正在沉睡。”
退伍复员后,偶然的机缘,景海红参加了在绥德县枣林坪镇西河驿村举办的剪纸艺术采风交流活动,活动现场,景海红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第一次动手剪出两幅栩栩如生的莲花图样,由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他的剪纸梦想。“小时候我经常看我妈妈剪纸,因为纸张金贵,连边角料都被妈妈剪了小图案,我一直没有机会上手剪,心里特别羡慕,特别想剪。在西河驿村我拿起剪刀的一瞬间,我的剪纸梦想被唤醒了!”景海红激动地说。
通宵达旦剪,再不会与剪纸分开
景海红退伍后,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了四年校车,后于2007年的12月,被安置在绥德县林业站工作,林业站门房的安保员马建平经常看到景海红的办公室通宵达旦地亮着灯光,刚开始觉得有异样,跑去看时发现景海红正在剪纸,后来也便习以为常。景海红解释说,“夜里安静,剪纸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也没有了瞌睡,我太想剪了,剪不完心里不得劲。”
造型夸张大胆,风格粗犷中含有纤秀,题材多展现幸福生活。景海红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风格。随着剪纸技艺的不断精进,景海红先后加入了绥德县剪纸协会、榆林市美术协会等提升剪纸技艺的群团组织,他的剪纸作品《我爱我的祖国》《家乡美》等也先后荣获省市县各类大奖。景海红的138cm×70cm的剪纸作品《沁园春•雪》等被浙江、榆林、神木等多地客商订购达50余幅。2022年6月,景海红把在绥德黄土风情园当地农户手中购买的3孔窑洞院落,打造成自己的剪纸工作室,开始将正常工作之外的全部时间投入在钻研剪纸艺术的事业中。
“我再也不会与剪纸分开了,我经常免费给愿意学习剪纸的孩子们传授剪纸技艺,我剪纸工作室的门,也向所有热爱剪纸事业的同仁敞开着,欢迎大家来我这里交流切磋,我愿意为我们绥德剪纸的发展传承贡献我能做到的所有力量。”景海红真诚地说。对未来的打算,景海红期待绥德的剪纸同仁能凝聚在一块,合力打造剪纸一条街,或者剪纸村,用集体的力量将绥德剪纸技艺更好地传承下来,同时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