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收藏6000余件红色藏品!陕西清涧农民创办红色展馆免费开放
2023年07月10日   10:45 | 来源:榆林日报

  红色藏品是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清涧县店则沟镇,有一个占地554平方米的红色征程展览馆,馆内展出书籍、证件、宣传画、档案资料、老物件等红色藏品6000余件,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该馆创办者白红周是当地一位80后农民,这些展品也都是他历时20年漫长岁月一点一点收藏的。


640.jpg

  白红周在翻阅红色藏品郝彦丰摄


  从听革命故事到红色收藏


  今年41岁的白红周,出生在店则沟镇高家畔村。由于家庭困难,小学毕业后,他就随长兄到宁夏银川学习木工手艺。一次干活时,他偶然得到雇主的一本《爱国主义教育实用大典》,被里面的红色革命故事深深吸引,废寝忘食地将全书2039页都看完了。


  “小时候在农村基本没有什么课外读物,我们只能听村里的一些老人讲革命故事,我也喜欢听这类故事。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对红色收藏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至今日,白红周说起《爱国主义教育实用大典》这本书,依然激动不已。


  起初,白红周经常在忙完木工活后,在闲暇时间到银川的古玩市场上转悠,碰到感兴趣且价格实惠的红色物件,就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来收藏。有时,他也去各地的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2004年,白红周放弃木工手艺,开始专心于红色收藏。他走村入户,走访机关企业,收购各类旧书籍、照片、像章、档案资料、书稿等。2011年,白红周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这也更加坚定了他对红色收藏的信念。


  在家乡建展馆培育爱国情怀


  随着日积月累的收藏,白红周家的红色物件越来越多。于是,他有了创办一家红色展馆的想法。“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定要把展馆建在我的家乡,让家乡的孩子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白红周说。


  为寻找合适的场所,白红周多次从银川回到老家,最终于2020年选定店则沟镇上的旧供销社。他的这一善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镇政府多方争取资金,对展馆内外做了维修。


  从银川到店则沟镇500多公里,开车需要八九个小时。近两年来,白红周开着自己的拉货车辗转于两地之间,把他在银川收藏的红色物件一件件运回自己的家乡。


  每件展品背后都有感人故事


  “展馆里每件展品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所以,从做展柜到布展,我都是自己干。”指着展柜上一个抗美援朝老兵的档案资料,白红周讲起收藏这件藏品的故事。


  有一次在农村收购红色物件时,看到有户人家的主人参加过抗美援朝,家里保存着各类档案资料。白红周认为这很有收藏价值,就和老两口商量价格。但不管他出多少钱,对方坚决不卖。几年后,这家主人因病去世,老伴儿得知白红周要在老家建一个红色展馆,就把家里的那些档案资料全部免费送给了白红周。


  对于白红周红色收藏的痴迷和执着,家人曾对他强烈反对。他的父亲经常埋怨,两个孙子都在银川上学,白红周每次回到老家,一待就是十来天,守在馆里忙活,挣点钱全贴到这里了。媳妇也从最初的反对,到后来全力支持。因为家人渐渐明白,白红周是实实在在做一件“教人不要忘记革命历史”的事情。


  让红色藏品“会说话”


  2022年7月1日,对白红周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天,他的红色展览馆正式开馆了。这也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献给党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展馆开放后,许多人慕名而来,并为白红周竖起大拇指。有位参观者说:“在我的印象中,搞收藏、建展馆应该是财力雄厚的大老板才敢干的事,没想到一位农民靠一己之力办起这么大的红色展馆,让人很敬佩。这里面的物件很丰富,参观完受益匪浅。”


  “办展馆不是为了把这些红色物件‘藏起来’,而是想让它们‘活过来’‘会说话’。这里的每件展品都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大家参观后就更能体会到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对于展馆未来的发展,白红周信心满满,“下一步,我要继续扩大规模,把沉浸式体验加进去,真正让前来参观的人感知到幸福生活的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付娟)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