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高新医院|王涛: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2022年04月12日   11:02 | 来源:榆林高新医院

  在王涛的认知里,小时候我们以父母混的好为荣,长大后父母以子女混的好为耀。没有第一种的优越,就得想办法成为第二种,于是他暗暗给自己定下了要父母以他为荣的目标。


  2011年7月11日,青涩、懵懂的他与同学结伴而行,带着无限憧憬去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应聘实习。对于农村出来的他,当时就一个想法:不管怎样,都要想办法留在这个大城市。


微信图片_20220412110454.jpg


  上班第一天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王涛一直向往的穿着白大褂在病房穿梭、患者们恭恭敬敬的画面并未出现,只有穿着很丑很丑蓝色工作服的老师们,孩子哭了他们会抱在怀里逗引,孩子流口水了、淌鼻涕了他们会顺手去擦,更有甚者,有些孩子拉裤子了他们也得亲手处理。整个房间里弥漫着说不出来的味道,说不出来的喧闹,但老师们好像习以为常,忙着自己手里的工作。“这,就是我以后要工作的地方?这就是我一直憧憬向往的?这就是我一路想追求的?”王涛内心泛起汹涌波涛。


  清楚的记得那是实习的第三个礼拜,一个抱着孩子的家长带着一面锦旗,兴冲冲的来到带教老师跟前,握着老师的手说:“老师,感谢您,毛蛋今天在家里独自走了6步,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家长喜极而泣,深深给老师一鞠躬,老师也激动的把毛蛋抱起来转了一圈、狠狠地亲了一口。那一刻他感叹:蓝色工作服也可以那么的顺眼。


  后来才知道,毛蛋妈妈有妊高症,孩子早产后只有900多克,身长只有“鞋子”一般大,医生下了7次病危通知建议家长放弃,但毛蛋妈妈坚持抢救。重度缺氧导致孩子可能以后无法站起来这一晴天霹雳也没能吓倒夫妻二人。他们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毛蛋踏上了康复之路。一年时间毛蛋可以翻身了,尽管家里积蓄所剩无几,看着天真可爱的毛蛋,夫妻二人依旧四处筹钱,带着毛蛋继续进行康复治疗。所幸努力终有收获,毛蛋三个月就学会了坐。


  3岁零3个月,毛蛋可以自己迈步了,虽然3-5步迈的很困难,但对于毛蛋父母来说迈得很坚实,迈出了希望。三年的康复圆了孩子的健康梦,三年的坚持也卸下了夫妻二人肩上的千斤担。


  相比他们我们何其幸运。自那以后,王涛一改往日的消沉,积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实现一个个目标。每天第一个到岗,最后离岗,实习不到2个月,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接诊了第一个患者,这既是对他的一种考验,也是对他的历练。所幸不负重托,家长很满意,老师很认可。在几个老师的指导下他进步飞速,得以被推荐留岗录用。


  三年如一秋,已从实习生成为带教老师的王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榆林地区准备开设康复科。想到康复科的成立既可以避免患者长途跋涉就医的不便,也能满足他们家门口就医的便利需求。王涛内心越发坚定了要为家乡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服务的信念。


  二〇一四年正月初八,王涛拖着厚重的行李赶去报到,一切如常。领导惜才,给了所有能满足的优待。受人于恩,回报于情,他表明自己作为医者该有的态度,不管付出多少代价,一定要为这些特殊儿童做些实事。


  “在各级领导带领下,仅仅一个礼拜,我们就布置好了科室。正月十六,我们就接诊了第一位患者,正是我迫切回乡就诊的老熟人,一传十,十传百,仅仅花费6个月的时间,康复科就接诊了60多名患者。那一年确实很难,从人员配置、从业配套设施,都无法和西安三甲医院媲美,但我们倾尽所有去服务患者,满足患者,所幸没有让患者失望。”王涛满是自豪地说。


  2015年7月1日,康复科搬了新“家”,从起初的200多平米搬到了近1000平米的新场所,从起初陈旧的仪器到高端先进的设备,每个人都为之欢呼雀跃,最大接诊量达到160多名患者。


  现如今,榆林高新医院康复科已经发展成为了榆林市规模最大、理念最新、设施最全、诊疗技术最全面的康复治疗中心,全科目前最大接诊量达到400多名患者,有专业治疗师110名,治疗场地达到了2000㎡,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患者家门口的就医需求。


  一路走来,王涛扛过了重重压力,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时刻,怀着那份初心,继续前行,本着那份执着,继续努力,只为“康复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责任编辑:付娟)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