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榆阳:振兴乡村“雁展翅”
2023年02月23日   10:37 | 来源:榆阳宣传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


  2月19日,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首期培训班结业仪式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行,47名学员顺利结业,标志着榆阳区已完成首期“头雁”班所有培育计划任务,即将展翅翱翔,奔赴乡村振兴主战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罗军,区副区长高来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二级教授邹志荣出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雄主持。


1.jpg


  据了解,2022年3月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实施方案》以来,榆阳区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此项目,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育100个“头雁”,并确定西农大为培育机构,对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


  4月21日,榆阳区在西农大召开“头雁”项目座谈会,拉开了贯彻落实国家“头雁”项目的序幕;


  5月17日,西农大组织专家赴榆阳区实地调研“头雁”项目,对培训对象进行“摸底考试”;


  6月7日,榆阳区首期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班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班,标志着我区“头雁”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培育阶段。


  ……


  据了解,参加此次培训的首批“头雁”共有47名,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种养大户等,均为我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佼佼者。


2.jpg


  在学习期间,学员们进一步增强了新时期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资源、带头创新,将优质的种苗、现代化的机械、先进的种植技术、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运用到榆阳农业生产发展当中,帮助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有效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3.jpg


  “回到榆阳,我将继续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力量,在南瓜品种选育、关键生产技术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市场营销等方面努力,实现一二三产相融合,通过科技创新、加大产品研发,打造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农产品,形成特色南瓜产业,切实做好‘头雁’带头示范工作。”学员代表申雅君表示。


  “一年来,通过西农大专家的政策解读、成功案例的分析和实地学习考察优秀企业基地,让我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有了更好的想法和办法,补了钙增了劲。”学员代表郑志雄表示,培训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回去以后将带领郑家川村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乡村产业和乡村旅游。


  “互为师生,教学相长。学员们发展产业上的奋斗精神,农村事业上的奉献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精神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指导教师代表邹志荣充分肯定了本期学员的较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他希望学员结业后要继续努力,以己所学振兴乡村。


  罗军认为,榆阳区率先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首期“头雁”班的培育,走在了全国“头雁”培育的前列,是全国首创对“头雁”项目的实质探索,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巨大的社会价值,也必将为榆阳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他希望,首期学员能紧密结合榆阳的地域、资源优势,以学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为基础,统筹各种资源,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以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运营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当好乡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头雁”,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当好农民群众“向导”。


  高来伟代表榆阳区委区政府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担榆阳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付出的努力表示充分肯定。他强调,参加“头雁”培育的学员要牢记使命担当,当好“头雁”,带好队伍,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学以致用,毫不保留地帮扶、带动周边农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要把培育结业当成学习的开始,时时处处以“头雁”标准自我要求,发扬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不断钻研,做到常学常新、常思常进。要保持联系加强沟通,随时随地请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紧跟形势发展,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榆阳区农业产业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付娟)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