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的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立足服务子洲长远发展,着眼优化县域营商环境,2023年,子洲县按照中央和省市营商环境相关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深度围绕“营商环境突破年”这条主线,按照“1+4+N”的工作思路,即:聚焦《营商环境条例》这一根本,重点抓好“项目审批提速、企业服务提质、政务服务提标、监管执法提效”这四项任务,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法治建设、信用重塑等指标上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推进营商环境软实力真正硬起来。
在优化服务效率上下功夫
对标《榆林市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方案》,持续精准发力,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最多90天”,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清单事项100%网上可办。围绕企业用地、用工、融资、用能等重点方面诉求,加快问题处理效率。成立项目前期代办专班,县审批局牵头,每个项目制订一张前期清单,涉及审批事项部门配合,按照承诺审批、容缺审批、联审联批等要求,全面提升手续办结率,同时专班设立代办员,帮助跑、帮助办,以高压态势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组件时限和政府审查上报时限压缩在10个工作日内,林业部门使用林地初审上报时限压缩至7个工作日内。
在优化政策环境上下功夫
顶格落实中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打好“降、免、退、缓、贷”组合拳,建立健全涉企政策及时公开和精准推送机制,按时兑现各类奖补资金,持续降低企业负担、提升企业获得感,同时,借助经济普查年机遇,深入梳理限上、限下企业情况,及时给与指导、扶持。推进“政银企”常态化高效对接,市上拿出不低于40亿元的财政性资金和不低于10亿元的住房公积金存款,向扶持实体经济突出的金融机构移存倾斜,撬动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贷款融资,子洲县由财政局牵头,金融服务中心配合,根据县域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调配各类财政性资金移存倾斜。全面落实重点项目审批改革举措,不断完善项目落地全周期政策,持续优化企业生产要素获得程序,综合降低企业用能、用工、物流等成本。
在优化市场环境上下功夫
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全面执行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制定公布行政执法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四张清单”,大力推动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深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最大程度减少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开展“2023行业信用建设年”活动,将防范和纠治“新官不理旧账”问题纳入巡视巡察、审计的重点内容,完善执法司法保护,深化协同监管、联合监管、“互联网+监管”,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社会信用格局。成立环境保障专班,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牵头,政法、公安和有关乡镇配合,全力破解根除环境保障不力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监督员作用,县发改局统筹负责,既让监督员会监督、真监督、实反馈,还要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杜绝出现乱监督现象。建立完善营商环境“双周调度、月通报、季点评、半年考核”工作机制,大力开展营商环境领域专项整治,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零容忍,特别对个别以权谋私、失职渎职破坏营商环境的干部严肃追责、公开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