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起来,党员站出来,引领强起来。为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凝聚充实基层疫情防控力量,榆阳区在疫情防控一线“就地筑堡”,组建39个临时党支部和44支党员先锋突击队,筑牢基层抗疫“红色防线”。
堡垒建在“最前沿”
金阳小区是全市最大的保障性住房小区,现有住房113栋、居民5176户,是本轮疫情发生后,榆阳区第一批被划定的高风险区之一。在全市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政协党组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自觉扛起疫情防控政协责任,选优配强下沉金阳小区防疫工作队,党员冲锋在第一线、堡垒建在“最前沿”,迅速凝聚起强大的“战疫”合力。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自愿投身抗疫一线,按照党组要求,严格防控政策,坚持人民至上,让党旗生辉,让组织放心,誓与金阳小区居民同心抗疫,筑牢政协防线,坚决做到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11月22日下午3时,在金阳小区疫情防控一线,市政协11名党员干部响亮宣誓,迅速成立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贺凯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
一面党旗、一间幼儿园教室,一本登记册,就是临时党支部的阵地。
随即党支部召开第一次会议,结合金阳小区实际,安排部署近期工作,细化党员责任区,积极探索建立“一日一例会”“党员学习”等制度,及时反思存在问题,逐条整改清单,用实际行动履行职责和使命。
“临时党支部成立后,大家从思想上统一起来了,紧紧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带动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金阳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贺凯说。
党员冲锋在“一线”
“守住金阳小区的南北大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各司其职,牢牢守住小区大门!”在临时党支部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党支部书记贺凯告诉大家。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金阳小区北门是疫情防控期间小区的唯一出口,是隔离人群转运、垃圾清运、特殊车辆等出入的唯一通道。为筑牢小区疫情防控屏障,党支部书记贺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直接把床和被褥搬进了北门门房,主动承担小区北门24小时值守任务,成为了连续奋战十四天的“疫情防控急先锋”。
连日来,随着返榆学生和隔离期满人员的增多,外加小区群众保供采购需求量大,作为金阳小区的唯一入口,南门的值守压力不断增大。
“我是一名老党员,这事儿我来干吧。”杜芳栋是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今年58岁。虽然他在队伍里年纪最大,但是每次遇到苦活难活,总会和年轻人抢着干。
“我们是小区南门的防控‘守门员’,一天安排四班倒,主要负责严查进入小区人员和车辆、服务入区返家学生和劝返无关人员。杜主任上夜班、挑重担,就算是零下十几度的冬夜,他也没抱怨一句。有时候忙的人手不够的时候,他也会牺牲休息时间,毫不犹豫投入到工作中。”市政协办公室干部延政衡说。
疫情在哪里,鲜红的党旗就飘扬到哪里,党员就战斗在哪里。11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无论是重要路口值守、出入人员登记和健康信息录入,还是社区消毒、车辆排查、物资转运、防控政策宣传和居民心理疏导等工作中,都留下了他们逆行的“最美身影”。截至目前,市政协下沉金阳社区抗疫临时党支部累计引导市内外返榆回家学生500余人、隔离期满回家人员200余人。
服务紧贴“急忧盼”
“这里是巷道临时党支部,有困难找我们。”这是长虹路社区巷道临时党支部每个人的口头禅。
防疫一线在哪里,党组织就在哪里,党员就冲锋在哪里。11月13日,长虹路社区孟阳巷发现第一例阳性确诊病例。随即长虹路社区第一时间组织成立由居民党员、退休老干部、青年志愿者、五级五长等35名党员组成的巷道临时党支部,全力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安全。社区党支部书记鱼江兼任巷道临时党支部书记。
长虹路社区辖区属于平房区,居住人员情况复杂,物资运送不便,防疫任务艰巨。巷道临时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干部主动站出来、亮身份,一边挨家挨户摸排人口信息,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一边紧贴“急忧盼”,做好社区抗疫的“服务员”,累计代买电气32次,配送生活物资506次,代买药品67次。
“党员志愿者不但给我家消毒,还给我家送来蔬菜药品,让我们安心在家隔离。有了党和政府的帮助与关怀,我们待在家里也挺好的。”居民王军说。
“虽然党支部是临时的,但我们的责任不临时、作用不临时、党性更不临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和群众有需要的时候,就应该顶在前面、干在难处、奉献自我、守护安全。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巷道临时党支部书记鱼江说。
党员徽章戴起来、党员身份亮出来、鲜红的党旗飘起来。据了解,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榆阳区快速动员1129个基层党组织、市区两级6000多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和干部、2.6万名“五级五长”投身城市抗疫一线。目前,全区已组建临时党支部39个、党员先锋突击队44支,全力打好打赢疫情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