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榆林学院疫情防控,守护师生安全健康,榆林市发生疫情后,榆林高新医院党委积极响应号召,闻令而动,第一时间抽调精兵强将支援榆林学院,崔娟、任广烨等40名医务工作者赶赴榆林学院开展疫情防控支援工作。
坚守一线锤炼担当
“今天刚好是我儿子4岁的生日,但我们也只能视频三十秒就匆匆挂了。”11月29日是崔娟儿子的生日,还没来得及说上几句祝福的话,又被工作打断了。作为领队,榆林高新医院医务科的骨干崔娟一直奋战在第一线,回家的次数更是几根手指头就能数清。4岁的儿子正是粘人的时候,加之聚少离多的原因,孩子总想跟崔娟视频。“每次视频的时候,儿子会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我好想你啊。”但崔娟为了“大家”,选择奔赴一线。自11月14日开始,崔娟所带领的核酸采样队已经完成青山路农校、上郡路、驼峰路、市九中的核酸采样任务,目前“转战”榆林学院,“希望我们齐心协力,为战胜疫情加把劲。”崔娟说。
与崔娟存在同样情况的还有队员赵彩利,由于父母都在一线工作,赵彩利上高中的儿子只能独自在家生活学习,无人照料已经第16天了。谈及孩子赵彩利特别抱歉地说:“真的觉得特别对不起孩子,这是他第一次一个人在家这么长时间,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是他对我说,让我不要担心他,他可以自己照顾自己,还让我注意安全,好好工作!我也坚信只有大家好了,我们的小家才能好,这是我们白衣天使的责任和担当。”还有尚在哺乳期的队员樊捌女,有一个6个月大的宝宝。本土疫情发生以来,她从11月14日连续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樊捌女说,作为母亲,她对宝宝有难舍的母爱,但作为医护人员,她肩上更多的是责任和大爱。这种爱如战士穿上铠甲,让她坚守一线,与疫情奋战到底。
作为一名支援“老兵”,崔娟也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出征了,从助力省十七运的医疗保障到榆林市及各县区疫情支援,她第一时间奔赴疫区,毫不犹豫逆行出征。“我们既是隔绝疫情蔓延的保护伞,又是家里最可靠的港湾,现在我们是1万5千多名学生的守门人。”崔娟说。
精准施策行动有力
11月24日,榆林高新医院支援学院核酸采样队40人迅速抵达学院,马不停蹄投入工作。采样队第一时间与学院相关领导取得联系,听取了学院负责同志关于学校疫情防控情况的介绍,与队员们深入校园现场进行详细了解。
针对学院的防疫情况,采样队在开展核酸采集工作之前,对志愿者及相关办公人员如何正确穿脱隔离衣、洗手等操作进行了系统规范培训,完善了各区域及人员的防护级别。并叮嘱广大师生在入楼采核酸的时候,宿舍门不能完全敞开,只留一个小缝,必须用75%的酒精对周围环境进行喷洒消毒后再做核酸,做核酸的时候同学们尽量屏气,做完核酸后再次消杀,包括门把手。宿舍必须要开窗通风,所有进宿舍的物品必须消毒后才可以送进去,这样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高新医院核酸采集队队员赵彩利介绍道。此次支援榆林学院的崔娟、李瑞清等医护人员均在支援神木、靖边等地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是高新医院抗疫工作的主力军。“为了提高广大师生、志愿者和办公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我们在宿舍楼里现场教授七步洗手法。尤其是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抗疫一线工作者,我希望通过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对抗疫情,真心祈祷疫情早日散去。”李瑞清说。
回报母校暖心护航
“自我市疫情爆发以来,有同事被派去隔离酒店,有同事被派去做追阳工作,也有同事去了方舱,今天我以大白的身份回到母校,以这个特殊的方式回馈母校。”支援学院核酸采样队医务工作者任广烨说。现就任职榆林高新医院行政总务党支部书记的任广烨是榆林学院2013级的毕业生,一直坚守医院的他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要支援榆林学院,义无反顾的冲在前面,向党委递交请战书,与领队崔娟带领38名医护人员一同赶赴榆林学院开展各项工作。
自28日起,今冬最强寒潮来袭,我市气温瞬间降至冰点。这群90后医护人员凌晨5点起床,忍受着零下18度的寒冷敲开每一个宿舍的大门。“同学开门,我们来测核酸啦!”气喘吁吁爬上楼的任广烨顾不上歇口气就忙碌起来,“有时需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抗原和核酸一起采,工作量就会翻倍。”面对越来越寒冷的天气,防护服变成了“冰箱”。对于“大白”来说,在寒冷的空气中每一次的手消都如同刀割一般,虽然带着手套但她们的双手依然被冻的通红,很多队员的双手冻的肿胀,睫毛和口罩都裹上了一层冰霜,“我想嚎,实在太冷了!”一名冻的直打哆嗦的队员说道。暖心的学生会用矿泉水瓶装上热水,递在手中为他们驱赶寒冷,“我们现在能做的很少,一个小小的暖水瓶,也是我们一点点心意,谢谢医护人员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学生李磊说。采样队用忘我的付出和默默的奉献,一次次验证了高新人的硬核战斗力。截止日前,她们累计核酸采集15万余人次。
召必战,战必胜。自疫情发生以来,榆林高新医院快速响应,集结精兵强将,承担着城区多次支援核酸检测任务,用行动诠释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奉献精神。此次,队员们冲锋在前、勇于担当、无所畏惧的精神,为广大青年学子作出了表率,同时也感动着广大师生。他们用平凡的身躯为广大师生筑起一道道防疫安全线,以实际行动与师生并肩作战,共同汇聚战“疫”的磅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