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定边社区剪纸工厂 让“指尖技艺”升级“指尖产业”
2022年10月10日   17:42 | 来源:定边融媒

  定边剪纸源远流长,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定边县与宝定联络组整合全县剪纸资源,积极探索“非遗+扶贫”模式,创立了剪纸社区艺术工厂,在擦亮定边剪纸招牌的同时,也让剪纸这项“指尖艺术”成为了群众致富的“指尖产业”。


图片1.jpg


  “人物肖像是剪纸里面的难点,主要就是人的五官,线条要相互连接……”在定边县剪纸工厂非遗传承人侯志萍的工作室里,她一边给学员们讲授着剪纸艺术的特征和风格,一边示范着剪纸技巧。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上下翻飞间,栩栩如生的图案便跃然纸上。


  为了传承定边剪纸艺术,2018年侯志萍创办了自己的剪纸合作社,2020年,侯志萍加入了定边县新创立的剪纸工厂。“当时县上的领导来我合作社调研,说要联合县上的非遗传承人成立一个剪纸工厂,我听了很振奋,觉得这样能够将剪纸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当即表示一定要加入。”侯志萍说。


图片2.jpg


  “入驻”了剪纸工厂后,侯志萍越发觉得,这和她想要把剪纸艺术传承下去的初心不谋而合。在剪纸工厂,既方便了她和其他的剪纸非遗传承人互相交流学习,又能提升定边剪纸的影响力,让定边剪纸走向市场,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教授剪纸技艺不仅传承了剪纸文化,还能帮到一些想要就业的移民搬迁户。“让合作社里面这帮姐妹都来学习、传承,把咱们剪纸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现在剪纸作品这么多人喜欢,姐妹们还能增加收入,对我来说,心里真的很高兴。”侯志萍说。


  47岁的赵兴丽是侯志萍工作室的学员,2017年,赵兴丽和家人从农村搬到了新乐小区,去年三月,经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她来到了楼下的剪纸工厂工作。这份工作让她对城市生活有了新的念想。“在家里也没什么事干,来这里学手艺的同时还能有一份收入,对我们这种搬到城里生活没有收入的人来说,真的是个好工作。”赵兴丽感慨道。


图片3.jpg


  看得见的效益、高得多的收入、“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便利条件,吸引了40余名像赵兴丽一样的移民搬迁户,在经过剪纸非遗传承人“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后,他们都逐渐成长为剪纸的行家里手。“剪纸工厂现已邀请5名大师入驻,培养接班人的同时,搞好文化传承,五个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至少带动10名以上脱贫户致富,目前带动新乐社区移民搬迁户及周边剪纸爱好者80人就地就近就业,促进带贫益贫效益。”定边县剪纸社区艺术工厂负责人郭峬说。


  剪纸工厂成了脱贫户的“梦工厂”,也让非遗保护传承和扶贫产业实现了“双丰收”。2021年剪纸工厂全年销量179万余元,剪纸工厂每人工资2100元左右,2022年剪纸工厂已争取年度在手订单近200万元。重新焕发生机的剪纸从历史中走了出来,被赋予了新使命和新希望。1490平米的剪纸工厂里,工人围坐在操作台前,拿着手里的剪刀或刻刀,一剪一刀“裁剪”出了新生活,在纸花翻飞间也让古老的剪纸艺术绽放出了新的时代希望。

(责任编辑:付娟)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