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放眼广袤田野,瓜果飘香,粮食满仓,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田野阡陌间的五彩画卷,是对耕耘的致敬,对收获的礼赞。今天的五彩之秋,一起来关注农作物中红色果实的丰收。
陕西佳县:红果挂满枝油枣迎丰收
眼下,全国红枣六大产区之一的陕西榆林佳县的82万亩红枣迎来了丰收,该县泥河沟村的古枣园中有着数十株千年枣树。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总台记者去现场看一看千年古树、红果满枝的丰收景象。
总台记者刘天惠: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陕西榆林佳县泥河沟村的古枣园,201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这里评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这座枣园中,有30余株千年古树。丰收节到了,当地特别举行了打枣前的“开杆仪式”。
总台记者刘天惠:像这样的“打枣仪式”每年都在进行。俗话说:打枣不忘种枣难,三杆打出幸福年,这里的百姓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杆愿风调雨顺,二杆愿五谷丰登,三杆盼来年丰收。通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上至老人,下至小朋友,男人打枣,女人捡枣。
总台记者刘天惠:在佳县有“日食三枣,长生不老”的说法,佳县红枣的主要品种是“油枣”,可以看到阳光下,油枣表皮油光锃亮,因此取名“油枣”。除此之外,“油枣”还有皮薄肉厚核小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油枣的枣核和原枣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正是由于枣肉厚、枣核小这样的特点,佳县红枣和其他地区的普通红枣相比更易制成枣干、枣泥等衍生品。大家可能会好奇,这座枣园里的千年枣树,为何今日,依然能硕果累累。我们请到当地的红枣专家为大家答疑解惑。
佳县红枣办公室高级工程师高峰:古枣林的保护,老百姓(29.440,0.19,0.65%)采取的办法就是枣粮蔬间作,枣树底下种有粮食或者蔬菜,这样的话既能满足单位面积最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而且对古树和粮食起到肥水互补、管理互补。这片园子千年以来都是用的自流灌溉,建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给水和排水系统。
总台记者刘天惠:大家看我身旁的这些枣树,通过合理控制树高,可以使得营养均匀分布在各个枝干,在枝条修剪方面,当地不追求统一的标准和造型,而是因树修剪、随枝造型;在底部也是增施有机肥,进行土肥一体化管理。正是得益于这些措施,佳县红枣亩均增产20%,优果率由20%提升至70%,亩均增收700元。目前,当地还建立了60亩红枣基因库,实现了“走进泥河沟,吃遍天下枣”,从南到北200多米长的枣林里种有60多种不同品种的枣,农技专家通过嫁接不断培育新品种,推动佳县红枣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