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先后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中,对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筑牢民生保障底线作出安排部署。榆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夯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础,落实巩固医疗保障待遇政策,提升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多措并举减轻参保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2022年,榆阳区城乡居民参保人口共45.39万人,定点医疗机构(含村卫生室)697家。为了及时掌握全区人口,特别是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独女户等特殊人群否存在因病返贫的风险,榆阳区医疗保障局积极推进建设,覆盖全区所有城乡参保人口的医保防返贫智能监测平台,将脱贫、易返贫致贫、特困、低保、独女户等特殊群体纳入重点监测范围,确保医保政策能够精准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效支撑。目前,系统已纳入脱贫人口、监测对象4895户9682人,共预警监测数据25,908条,其中城乡居民个人累计自付费用大于2.6万元的有2,634人,脱贫户中个人累计医疗自付费用大于1万元的有182人。
“人难免生病,问题在于怎么让老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因此我们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的基础上,引入了防贫救助和‘一事一议’,通过这‘五重医疗保障’为困难群众兜底,切实解决困难人群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榆阳区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许艳霞说。
其中,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可在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一窗口登记、一站式办理、一单制结算”。此外,榆阳区每年设立340万符合防贫救助保险资金,建立自然灾害类、意外事故类、医疗类、教育类防贫机制,区医疗保障局通过监测预警系统与医保结算数据进行匹配、分析,通过医疗救助保险程序进一步给予求助。经过四重保障后仍达到年度救助限额的、救助对象依然有致贫风险的,经本人申请、乡镇办事处入户调查,审核确定特殊困难群体,进行“一事一议”给予再次救助。
家住大河塔镇的方引弟家就是“一事一议”的受益人之一。2019年2月,47岁的方引弟被确诊为白血病,两年之间医疗费用就超过二百万元,经政策报销后还需自付88.3万元。后经“一事一议联席会议”同意,榆阳区又给予方引弟成功提请救助金40.1万元。
“通过‘五重医疗保障’,榆阳区为困难群众编织起一张坚实的保障之网,切实解决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让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许艳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