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子洲:多措并举为乡村治理蓄势赋能
2022年09月08日   09:42 | 来源:中国农网

  近年来,陕西省子洲县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强化组织建设、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文明乡村建设等举措,让“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走上乡村治理舞台,“自治、法治、德治”贯穿于全过程,激发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动性,不断为乡村治理能力提升蓄势赋能。


  强化组织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新体系


  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组织保障作用。一是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体系,落实村级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治理责任,深入实施村党组织书记“领头雁”工程,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村党组织负责人依法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二是建强农村党员队伍。严把党员发展“四关”,坚持优先从农民经纪人、专业大户、回乡创业人员等致富能手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实施农村党员素质提升行动,开展“双培双带”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作用。三是培强农村人才力量。积极开展“引智回乡”活动,每村确定1-3名乡贤,引导乡贤回归乡里,参与村级治理。持续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每村至少培育2名后备力量。四是建立乡土人才库,全面摸排“土专家”“田秀才”“传承人”,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网格化管理,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


  创新推广网格化管理。一是健全组织网络,推广“五级五长”。建立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党委、片区、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中心户五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党委书记任总网格长,片长任各片区网格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各村网格长,村民小组组长、中心户分别担任网格员,打造一支层级明确、职责清晰、分工合理的网格员队伍,形成“格格有人站,事事有人管”的格局。二是整合治理资源,推动“多网合一”。按照“便于管理、便于组织、便于服务”的原则,结合辖区内人口分布、村组设置实际,对现有的信访维稳、防汛抗灾、动态防返贫监测、疫情防控等多类网格进行有效整合,推动“多网合一”,实现“一网多用”。三是完善运行机制,确保“网路畅通”。建立闭环管理机制,推行“网格收集、村级交办、片长领办、领导督办”制度,网格员收集群众反映或自身发现的问题,交村级汇总,镇村党员干部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限时交办,各片长主动领办,党政主要领导督办,形成问题“收集-交办-处理-反馈”闭环链条。


  数字化赋能,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积极推行“数字乡村”建设。一是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优势,以示范推动,以点带面,积极探索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广“互联网+党建+基层治理”模式,打造集基层党建、乡村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不断简化办事流程,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二是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进“平安乡村”建设项目,打通乡村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在辖区主要道路口、公共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接入系统平台,实现24小时全天候、无死角视频监控。三是深入践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进程,依托“互联网+监管”,充分发挥手机端、数据库、电子地图等优势,加速构建乡村治理远程监控系统,不断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推动封山禁牧、防汛抗旱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精准化,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精细化服务,探索乡村治理新途径


  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着力点,探索以“说事堂”“说理处”等为载体,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和乡贤作用。一是开展党员联户“心连心”活动。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向群众宣传解读政策,特别是惠民政策、涉农政策、法律法规等,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理清村级发展思路,摸清农户的真实情况和实际需求,切实解决农户“急难愁盼”的难题。二是开展网格共治“手拉手”活动。大力推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根据亲情、地域、兴趣爱好等类别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矛盾化解在村内;严格落实党委班子成员包村制度,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及时遏制苗头性隐患,建立政府、片区、村级三级联防机制,切实把问题解决在辖区;加强领导干部坐班接访工作,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抓化解重大疑难信访问题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包案、协调化解作用,确保“难事不出县”。三是开展多元共建“脚对脚”活动。一是深入推进“一村一干警”服务模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全面摸排、调查矛盾,及时了解群众呼声、掌握维稳信息、化解矛盾纠纷;创新“一村一策”乡村治理体系,探索“党建+”新模式,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确保村级经济发展取得实效;针对重点人群,建立“一户一册”台账,制定稳控方案,及时做好化解矛盾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文明乡村创建,塑造乡村治理新形象


  激发自治活力,推进乡村有效治理。一是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发挥“一约四会”作用,积极落实“三项制度”(宴席套餐制、人情随礼封顶制、喜宴报告公示制)、“三项治理”(办丧过程制度化治理、丧事服务规范化治理、“青山白化”现象治理)、“三项要求”(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积分管理纳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纳入村规民约)、“三项管理”(红白理事会备案管理、红白理事会培训管理、红白理事会行业管理),有效破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人情债以及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把农村新风正气树起来。二是完善村级权利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三重一大”制度,建立健全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和监督机制,规范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公示程序,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强化民主监督制度运行,积极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作用,依法依规对村务决策和公开情况、村级财产管理情况、村级项目工程建设情况、惠农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乡村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付娟)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