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人。一个关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头雁”项目,从中央到地方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而榆阳在陕西率先实施此项目。
6月7日,榆阳区首期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训班在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班。这标志着我区“头雁”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培育阶段。
从今年起,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并于3月17日印发了实施方案。该项目原则上每年为每个县(市)培育10名“头雁”,全国每年培育约2万名,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10万人规模的“头雁”队伍,带动全国5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
自该项目实施以来,我区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计划利用3年时间,培育100个“头雁”,并确定西农大为培育机构,对全区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首期培训班开班前,我区与西农大深入合作、做足准备。4月21日,双方召开“头雁”项目座谈会,拉开了榆阳区贯彻落实国家“头雁”项目的序幕;5月17日,西农大又组织专家赴榆阳区实地调研“头雁”项目,对培训对象进行“摸底考试”。
参加此次培训的首批“头雁”共有47名,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家庭农场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种养大户等,均为我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佼佼者,经过层层筛选、精选而出。
在为期7天的培训中,西农大将采用“专题讲授、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结构化研讨、分组研讨、检验分享、头雁论坛、实地访学、体验式”等学习形式,集中教授“头雁”须学习掌握的政治理论、涉农政策法规、生产经营理念知识及种养、加工、品牌、销售、宣传等农业生产各环节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
据了解,集中培训为培育“头雁”的第一阶段,分两次进行,第二次还要集中学习8天;第二阶段为线上学习、岗位实践学习;第三阶段为专家送教学习。每名“头雁”均配有“双导师”,即一名专业理论导师和一名实践导师帮扶指导。
区委书记李忠宏表示,榆阳区将加强与西农大的合作,形成建制模式,推动全区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希望在西农大的“智库”“外脑”支撑下,榆阳能够培育出一批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头雁”,为全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参考的“榆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