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因为生活的不幸,相聚在一起,漫漫长路,她们无惧无畏,一路坚守。她们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和关爱,使得这条艰难的路上,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和感人故事。她们身上有一束温暖的光,这束光在困苦的生活里,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同时,也温暖了身边的人,她们就是榆林高新医院儿童康复病区的患儿家长。
从住进榆林高新医院儿童康复医学病区的那天起,医院对她们来说,不仅仅是康复治疗的地方,更是他们生活的家。当然,这种大集体的生活,在开始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争吵和不愉快,孩子不懂事,有时候这家孩子把那家孩子打哭了,一会这家小孩又把那家小孩推倒了,等等这样的事件,几乎是家常便饭,屡屡发生。作为母亲的本能,谁都不愿自己的孩子受伤,所以,刚开始遇到这样的情况,她们会争吵,有时候也吵得难分难解。但时间久了以后,大家渐渐熟悉起来,因为相似的经历,所以她们就更能彼此理解,日子再久一些,她们之间成了比家人更亲的亲人。
作为一名在康复医学病区工作了五年的护士,赵彩利经常能听到她们为孩子的康复而奔波的辛酸经历,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故事。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她们这一路的不易,也无法感同身受她们内心经受的煎熬,我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给予孩子关爱和呵护,倾听她们的心声,了解她们的需求,耐心解释疑问,及时解决问题,为孩子们创造温暖舒适的环境,让她们住的踏实安心。
她们当中有很多都是80、90后母亲,她们没有时间逛街,没有心思打扮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陪孩子康复训练,学习康复知识,为孩子整理康复用品,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是她们生活的全部,一间20平米的病房是家,厨房是“休闲娱乐”的地方,每每做饭时,厨房里就会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小美妈妈给孩子准备的午餐是“炸油馍馍”,一时间竟惹得好几家主动参与,于是一家的面粉,分成了两家、三家、四家,从揉面团到制作,再到炸好出锅,端上饭桌的过程,每一步都好像在比赛一样。旁边没有参与的家长,是这场比赛的观众和评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场面看着特别温馨。赵彩利被她们开心的笑容和欢乐融洽的氛围感动,也为她们彼此间真切的情感深深触动,这样美好欢乐的时光,让她们暂时忘记了生活的愁苦。
党委书记李源一直强调,医护人员要换位思考,因为日复一日的康复生活,每一位家属都非常不容易,所以赵彩利总是站在家属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她的能力范围内,为患者提供最优的服务,最全面的治疗,每一位高新人都会时刻牢记,患儿走向社会是父母的希望,也是康复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