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学大寨”时期,她任“铁姑娘队”队长,带领一帮女孩子修梯田、打坝堰,成为当地人心中的女英雄,被人们称为“建设山区的闯将”,曾受邀成为陕西省第一批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一员。她的先进事迹曾被省农业展览馆多次展览过。1976年,陕西日报、榆林日报、农业出版社和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吴堡旧貌变新颜》一书中刊登过她的先进事迹。
半个多世纪以前,随着“农业学大寨”口号的提出,榆林市吴堡县郭家沟镇车家塔村的寇金花带领村里的十几位女孩子组成了一支“铁姑娘队”,她们修梯田、打坝堰,一点也不比男人差,很快就成了一支农田基建的主力军。“铁姑娘”们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了几代人。

“成立铁姑娘队时我们才十五六岁,到了20岁左右的年纪,好多都出嫁了,我也嫁到了辛家沟镇深砭墕村。”寇金花说,“嫁到深砭墕村以后,为改变山村穷困面貌,我又重新组织起了一支铁姑娘队,继续担任队长,坚持不懈地带领大家修梯田、打坝堰、挑水抗旱。很快,这支队伍就成为当时的一面旗帜。”
70年代期间正是农业学大寨运动的高潮。寇金花带领“铁姑娘队”总是打头阵,在她的带动下,几年来这个队共修了540多亩梯田,妇女投工率达85%以上。铁姑娘们还种了4亩试验田,自己犁地,自己入种,锄务收打都是她们自己干。秋季,她们的试验梯田亩产达到400多斤。
1973年夏,寇金花带领铁姑娘们在沟里打坝。一天,突然下起暴雨,山洪暴发,洪水像猛兽一样冲向正在修建的大坝,眼看大坝就要建成却面临被冲垮的危险,她和铁姑娘们没多想,不约而同地跳进了被洪水冲开的大口子,试图用身躯阻挡水流。“我们几个人手拉手站在洪水中,让周围的群众往我们身下扔秸秆,填沙袋。谁曾想,麦秆和沙袋刚被扔下来就被凶猛的洪水带走了。就在这时,突然有人喊,赶快上来,水越来越大了。我才发现洪水已经淹没到我们的胸口。就在命悬一线时,周围的群众拼命把我们拉了回来,但大坝被洪水冲得满目疮痍。”

寇金花回想起当年的那段经历,现在还心有余悸。然而她在挫折面前没有灰心,也没有泄气,她带着铁姑娘们把两次被洪水冲垮的坝重新修建了起来,终于战胜了自然,打起了―座洪水冲不垮的土坝。
寇金花是农业学大寨的女英雄之一,1973年她被评选为省级劳模,曾任县妇联委员、团县委委员、地区妇联委员、团省委委员、省妇联委员省人民代表、省政协(3—4届)委员、吴堡政协特邀代表,出席过省第三次青年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以及省地群英会。
如今,寇金花已经70多岁了,然而那种朴素执着、刚毅热情的气质和战天斗地改造山区的精神依然存在。她带着留在村里的3位“铁姑娘”时常出现在山峁之间,唱着农业学大寨时的歌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造着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我们希望大家记住她,记住光荣的历史,记住历史的光荣,老做法过时了,但艰苦奋斗的老传统永远不会过时。我们应该发扬这种传统,在新的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来源:吴堡新闻(文/张怡涵)
(责任编辑:张怡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