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李家大院 知“金黄甫”由来
2022年10月11日   16:36 | 来源:府谷县文旅局

  穿梭在府谷的大街小巷,乡镇街角,放慢脚步你会发现,小城市的慢节奏生活很安逸,周内好好工作,周末约三五好友周边走走,感受人文气息,呼吸新鲜空气,享受风和日丽,很是惬意。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处值得一去的地方——黄甫李家大院。


微信图片_20221011163750.jpg


  黄甫镇位于府谷县东北部,距离县城38公里,黄甫是历史上的边塞重镇、文化名镇、商贸大镇、走西口出关的要镇,素有“金皇甫”之美誉。在黄甫镇有一处李家大院,坐落在黄甫大庙靠下百余米处。黄甫在辉煌时期曾经有360个大门头子,也就是有360进四合头大院。360进大院已经成为历史,保存较好的只有现在的李家大院和魏家大院,最为完好的就数李家大院了。近年来,政府投入资金对李家大院进行了维修保护,才使得这一重要文化遗产重现生机,让游人睹物生情,产生无尽的遐想。


  那时城内住着几千户约两三万人口,当时的老百姓形容繁华的黄甫是“车水马龙走,人流如潮涌”。由于黄甫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富商集中,街道整洁,牌楼骑街,店铺林立,人丁兴旺,所以世人就把黄甫称为“金黄甫”。黄甫的富裕闻明大西北,黄甫人有钱,黄甫的钱好挣,所以三教九流纷纷慕名而来,前来淘金。米脂一个姓李的小木匠就随着这股人流进了黄甫,入了当地李姓的都甲户口,即西河都四甲,稳定了居所,开始了他的创业路。


微信图片_20221011163754.jpg


  小木匠有一手很好的木匠手艺,正是木匠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他先后参与了城隍庙,娘娘庙的修建,后为邓家大院,魏家大院的修建做木工。起初外来木工只能干些拉锯劈料的粗笨活儿,几处工程下来,发现李木匠干活勤快,手艺精湛,不光是粗活干的扎实,门窗雕刻也是样样在行,很快赢得了许多富户的信赖,有些活甚至非李木匠莫属。李木匠为人厚道,干活勤快,从来不跟东家争高论低,也不跟邻里争长论短。黄甫人渐渐的把李木匠当成自己人。李木匠经过几年的打拼,有了一些积蓄,就在黄甫十字洞口(现在的水文站门前)摆了一个小摊子,一边做木工活儿,一边做小生意。因为李木匠人缘好,所以他的生意非常红火。


微信图片_20221011163758.jpg


  一天朝廷派两名军役,牵着两头骆驼,驮了两驮金银元宝,赴边关军用。那时路途远,途中经常有土匪出没,所以骆驼驮子经过伪装从外表看完全是一驮绒毛。来到黄甫他们两人为了保险不敢住店,打问谁家老实可靠,就住谁家。众人一致说要住就住李木匠家吧!二位军役就把骆驼驮子卸放在李家。李家看是远方客人,也就毫不含糊的接待了二位远方来客。藏好货物,喂上了牲口,又让二位军役好吃好喝。李木匠当时心想都是出门人,同病相怜,谁出门也不能背房子不背锅,出门人最能理解出门人的难处。让二位军役休息好,明天才能继续赶路。


  第二天起来二位军役不知何故,舍下货物便匆匆离去。老实的李木匠只好认认真真的保管好客人留下的货物。当时猜测二位军役离去后有可能是二人为争夺财宝互相厮打,两败俱伤,也可能迷失方向从此不归,也有可能为仇家所害,总之一去不复返。李木匠一直看到夏天,眼看绒毛起虫,久等二位军役不来。为了使绒毛不损坏,决定打开驮子,把绒毛晾晒一下,打开一看才知道哪里是什么绒毛,绒毛只是个装饰,里边全部是金银财宝。李木匠得了这笔财宝从此大富大贵起来。修楼盖房,买地经商,成了黄甫最有钱的财主。


  这就是李家的发家史,也是“金皇甫”的由来。周末的时候我们可以去黄甫走走,看看李家大院的建筑风格和李木匠的雕刻手艺,李家大院内每一处都是当时的精心设计与细心研磨。

(责任编辑:付娟)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