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良好的环境卫生是展现一座城市形象最直观的体现。近年来,介休市持续抓好垃圾清运精细化管理,对生活垃圾采用“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模式,确保清运过程中垃圾不落地、不暴露、无二次污染。把精准管理落实到“细枝末节”,城市颜值和品质在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也在不断增强。
在宋古垃圾中转站,一大早,工作人员就开始忙着清运各种生活垃圾,郭正芳便是其中一员,记者见到他时,郭正芳正驾驶着垃圾清运车辆缓缓驶入中转站。“每天早晨4点半就出车,最近落叶比较多,出来的次数比较频繁,上午往中转站送了三四车,下午还得出车,不管走到哪,我们都要做到车走地净、把桶摆放整齐。”郭正芳告诉记者,他主要负责介休市东北角区域的垃圾清运工作,区域里分布着500余个垃圾桶,每天自己的工作就是要把收集的垃圾集中清运到垃圾中转站内,保证市容环境干净整洁。
目前,介休市一共有9座垃圾压缩式中转站,所有的垃圾全部运输到中转站以后,经过密闭、压缩,最终将集中运送到焚烧发电厂,通过无害化焚烧处置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再利用。整个垃圾清运环节层层相连、环环相扣,生活垃圾得到了规范处理。记者在现场看到,一辆辆垃圾清运车将城区街道和小区的垃圾从垃圾桶、果皮箱等清运到各个垃圾中转站,再倒入压缩机,短短几十分钟,小型清运车倾倒的垃圾被“吞”下,并顺利完成压缩工作。
市清运公司经理赵国梁告诉记者,介休市城区主要采取专业收运式、移动便捷式、智慧固定式三种模式进行针对性垃圾收运。主次干道临街单位、商铺由垃圾收集车进行上门收集;对住宅小区则实行桶装收集;在城区主次干道还布局了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把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可回收废弃物细分为纸类、塑料、金属、玻璃4小类统一分类收集;投入使用的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成为了宣传分类知识、引导分类习惯、引领分类风尚的主阵地。
与此同时,介休市还在各农村因地制宜、创新推开了“三道河模式+杨屯模式”的生活垃圾清运工作。对道路宽敞、人员密集的城中村、城郊村,打造“一村一车”的“三道河模式”,自主改装中型上门收集车辆,将收集箱体划分了3至4个独立收集空间,实现一次上门、多类收集,经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中转站,最终也是集中运送到焚烧发电厂;对道路狭窄、人员疏散的偏远村、山区村,打造了“人收点存站转运”的“杨屯模式”,由村级清扫作业人员在完成日常作业后,驾驶改装的电动三轮车上门分类收集,在配建的村级垃圾分类收集点进行暂存,由专业挂桶收集车按类别转运至分类中转站,最终集中运送至焚烧发电厂。
干净、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介休市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的垃圾清运模式,不仅让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群众生活更加美好,也让“幸福”二字的成色更足、品质更高。群众纷纷表示:“垃圾清运精细化管理,真正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不堆积、不滞留,为我们提供了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真心给每一个默默付出的人点赞!”(郭娟曹彩云郝颖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