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阵雨、中雨、小雨……进入6月份以来,不时降临的雨水在缓解旱情的同时,也考验着我市的抗洪防御能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2021年,一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席卷晋中大地,我市多个县(市)受灾较重。进入2022年防汛关键期,我市如何夯实防汛备汛基础,打赢这场主动仗?各县(市)早有答案——
祁县
守好河岸护安宁
“不要紧,只有8mm。”7月10日一大早,在祁县来远镇东山村村口昌源河堤岸边的田地里,村党总支书记田业庆撅了根干树枝插进土里,然后拨出,以此估算在7月9日的降雨过程中,土壤的吃水深度。
东山村位于祁县东南方向30公里处的干石山区,昌源河穿村而过,几个自然村散落在河两岸。在2021年国庆节期间的强降雨中,东山村桥塌路毁,曾一度与外界失去联系。如今,在各级各部门的关注支持下,桥通路固。在祁县水利局实施的昌源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中,高达3米的堤坝被重新加固,为两岸村民安全度汛筑起牢固的堤坝。
防洪沙袋200个、铁锹50把,救生衣、手电……在东山村村委会,各类防汛救灾物资全部到位。“每天我都要到堤岸边走一走。”田业庆介绍,村里组建了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巡河队,每逢降雨前后都要绕着河岸等重点地段进行巡查。
昌源河是汾河的支流,源自平遥县东泉镇北岭底村,流经平遥县、武乡县、祁县,最终由祁县城赵镇原西村汇入汾河。昌源河祁县段总长60.9千米,流经祁县7个乡镇。
“昌源河是能否安全度汛的关键。”祁县水利局局长赵宏介绍,2021年10月的秋汛使昌源河沿线居民生产生活遭受巨大损失。为修复严重损毁的堤防段,恢复河道行洪能力、沿岸道路通行能力,同时降低安全隐患,今年祁县水利局组织实施了总投资5141万元的祁县昌源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防洪标准采用20~10年一遇防洪标准。
工程3月5日开工、6月10日完工,完成堤防修复加固16.14千米、河道疏浚30.5千米、河道清障36.5千米、入河口治理2.5千米、浆砌石7173.16立方米、格宾石笼33585立方米、砂砾石护坡276立方米、混凝土挡墙385米。
“一次性解决原先堤防为均质土堤,重要部位桥周护砌缺失,河道中树木、高秆作物以及支流汇入口附近未做岸堤防护、河道淤积、穿河建筑物等严重阻碍河道行洪和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赵宏介绍,在解决河道防洪安全问题的同时,切实改善了工程项目段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祁县水利局还制定了昌源河河道防汛应急预案,编制完善组织架构、明确分工,并对汛期处理措施、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应急保证、善后等各项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张莉芬)
灵石
防汛战汛“备”在前
“应急预案还有一些小纰漏,仔细修改一下就更完善了……”7月8日上午10点,在灵石县夏门镇夏门村村委会的会议室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家斌正在和村“两委”主干围绕防汛应急预案进行讨论,力争每一个细节都做到精益求精,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让所有村民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安置。
夏门村是汾河岸边的一个古村落。汾河在这里曲折而行,由于常年冲积形成了汾河谷地。夏门村就坐落在这样一块背山面水、地势较为平坦的河谷地上。2021年国庆节期间,灵石县全境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降雨时间长、雨量大、过程急,平均降雨量达238.5毫米,达到历史同期的8倍,突破历史同期极值。汾河夏门段河水暴涨,导致夏门村部分地段出现不同程度的险情。
梁家斌介绍,为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确保汛情出现时能高效有序地进行抢险救灾,保障村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在县、镇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村“两委”及时制定防汛应急预案,这次讨论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预案,让其更符合夏门村的实际情况。
为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保证防汛抢险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除做好防汛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和处置工作外,灵石县还把水毁修复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渠道筹措资金,高标准、高效率推进全县11座淤地坝的修复工作,有效提升全县行洪、分洪能力,为安全度汛奠定坚实基础。
仁义河、段纯河是汾河灵石段的主要支流,受去年强降雨影响,两条河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灵石县组织专业队伍展开系统的河道治理工作,历时3个月,两条支流的治理项目已接近尾声。项目完工后,不仅可巩固县域治水成果,还将大大改善两地的生态环境和区域基础设施条件。
灵石县水利局河道治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何国一说:“为确保河道泄洪安全,改善水环境质量,今年2月,仁义河、段纯河河道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堤防7.7千米、堤脚加固2.2千米、堤角防护5.8千米,新建防冲齿墙20座,新建漫水桥3座,河道清淤疏浚1200米。治理工程完工后,既能有效保障河道行洪畅通,又能保护两岸居民生命财产、农田、企业安全。”(张凯鹏)
介休
筑牢“屏障”守安澜
去年,介休市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强“秋汛”,导致水利设施出现不同程度的水毁情况,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介休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开展防洪治理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加快补齐防灾基础设施短板,以坚固的“水上长城”筑起屏障、守护安澜。
近日,记者来到磁窑河介休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现场。目之所及,运输车、铲车、挖掘机、轧土机机声隆隆、往来穿梭,作业面层层垒轧,多点位同时施工,呈现出一派繁忙有序、热火朝天的景象。
磁窑河介休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施工方负责人王飞介绍,该工程治理长度约9.4公里,流域面积1074平方公里,工程从5月1日正式开始,目前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
磁窑河介休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起点位于义安镇任家堡村西,终点是磁窑河入汾口,工程总投资4048万元,通过加高加固土堤工程、格宾石笼防护工程、堤坡植物防护工程等,磁窑河介休段河道可以满足10年一遇洪水行洪要求,成为义安镇及宋古乡部分村落的安全屏障。
聚焦防洪保安全,介休市精准实施了磁窑河介休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介休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汾河干流文峪河至义棠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侯堡河(108国道-入汾口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强力推进汾河干支流防洪工程水毁修复、能力提升、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项目高效实施,全面提升汾河干支流防洪减灾能力,翻开了汾河安澜新篇章。目前这四项工程均已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96%,在主汛期前完成主要工程建设任务,确保介休市安全度汛。
“我们实施的四大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总投资1.4亿元,完工后能有效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介休市水利局水利发展中心主任张增耀介绍,下一步将进行介休母亲河龙凤河的治理,前期工作已顺利开展。这些工程的开展,将使介休市河道的行洪能力、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再上新台阶。(闫晓媛张蕊)
平遥
盯牢跟紧关键点
平遥县气候复杂,旱涝灾害经常交替发生。为做好防汛工作,该县提早部署,围绕防汛目标,当地水利局、住建局等41个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全面铺开防汛工作。
“2021年秋汛,由于持续降雨及古城基础设施施工等原因,导致古城内部分沿街民居出现险情,为项目施工带来不利影响。随着项目的巩固完善及施工组织的逐步提升,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今年古城基础设施项目已全面铺开,点多面广线长,给防汛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平遥县住建局负责人表示,为切实做好防汛工作,该局及时出台防汛工作方案,成立抢险救援队,督促古城基础设施项目施工单位及各重点建筑工地制定防汛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区域防汛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另外,该局充分发挥北门外雨水提升泵站在古城防汛中的最大功效,确保古城内积水能够及时排放。
水库、河道等水利工程设施是防汛工作的基础。为全面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平,平遥县水利局加快推进水毁修复建设。去年,该县受损的12公里河道堤岸、10处护岸、2座淤地坝、2座跨河桥梁、30处累计6.1公里农村供水管网,已全部完成修复;尹回水库除险加固扫尾工程完成。为全面提升防洪能力,该局与150户包保单位签署堤防包保责任书,2处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整改销号,完成汾河干流片林移除410亩。同时,全力实施好磁窑河、沙河南政段、洪善段、汾河平遥段、柳根河县城以下段5项河道治理工程和惠济河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立足强化山洪灾害防治,该局修订完善了山洪灾害撤离避险预案,对山洪监测预报系统进行运维,确保其正常运行。该局还对县域内6座水库和3座淤地坝“三个责任人”,7条县级河流县乡村三级河长进行了全面公示,落实全县防洪重点部位防汛责任人。同时,对县域内的水利工程防洪设施进行了四轮安全检查,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水库、淤地坝、河道等水工程调度运用的监管,规范灾害风险预警发布。(张颖)
东山五县
全面备汛保安全
完善防汛预案、举办应急演练、强化问题排查整改、推进河道治理工程……5月份以来,东山五县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动手,扎实铺开各项防汛准备工作。
“工程共计完成防洪堤修复3625米、恢复水毁耕地3901.23平方米、建设穿堤排水涵洞4座。”7月8日,在榆社县云簇河云簇—东庄段水毁修复工程现场,负责人曹鹏说,实体工程5月31日完工,河槽清理等目前全部完成。
双峰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是榆社县今年着力推进的又一防汛工程。水库位于榆社县浊漳河北源,是一座以工业供水为主,兼顾农业灌溉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工程。
“为了提升水库运行安全系数,确保汛期防洪排涝需求,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推进除险加固工程。”双峰水库负责人刘宪军介绍,项目对大坝左右坝肩进行了防渗处理,完善了下游坝坡排水系统;对溢洪道泄槽缓坡段、泄洪洞控制段及部分洞身进行了加固;更新改造、全面完善泄洪洞闸门及启闭机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等。
在和顺县,治理长度25.35千米、防洪标准10年一遇的木瓜河和顺段河道治理工程正在推进中。涉及新建堤防、主槽防护、支流口防护等内容的该工程,将全面完善治理段河道防洪体系,彻底解决滩槽散乱、堤防破损严重等问题,有效提升汾河流域防洪能力、保护河道两岸村庄及耕地的防洪安全,同时全面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围绕四个抓手,即抓好‘四预’措施落实、抓实防汛物资储备、抓细风险隐患排查、抓好水旱灾害防御信息报送,我们从早、从严、从实开展了各项防汛准备工作。”寿阳县水利局局长任利忠介绍。
寿阳县境内有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的十多条河流,总面积2114平方公里,还有5座水库,防汛压力较大。
任利忠介绍,在推进防汛基础工作的同时,该局狠抓汛前隐患排查和整改。全面排查全县64座小塘坝,排查出的隐患在规定时间节点进行整改;对5处涉河工程进行防汛检查,完善避险机制,修订防汛预案;针对县委提出的8条防汛意见,进行细化分解并限期整改到位;各乡镇排查辖区内的漫水桥、山洪威胁村等各类汛期隐患并登记造册,相应制定整改避险措施;结合山洪灾害地图制作寿阳县防汛作战地图,确保发生险情时进行精准预判和科学决策。
“坚持未雨绸缪,宁信其有、宁信其重、宁信其大。”左权县水利局四级主任科员武志鸿介绍,该县水利局围绕压实防御责任、开展隐患排查、落实“四预”措施、强化水库安全、做好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及时准确报送信息等6个方面做好防汛工作。
昔阳县着力压实责任链条、全面筑牢防汛保障,全力确保安全度汛。各部门及时跟进督办,加快在建工程建设,全方位检点水毁工程质量,突出抓好风险隐患整治工作,提前储备防汛物资,坚决守牢安全底线。同时,通过建立健全高效机制,强化应急值守、加强联防联控等,筑牢安全度汛“底线”。(张莉芬 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