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组合拳 减出好“生态” ——晋中市“七个强化”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
2022年12月13日   12:09 | 来源:晋中日报

  12月8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我市坚决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深化校外培训治理全过程,深入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持续精准发力、疏堵结合、综合施策,构建起党委、政府主导,部门、社区、家长、社会、学校、机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一核多元”校外培训综合治理体系,让教育回归本真,跳出“内卷”、化解“短视”,发展素质教育,助力我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党的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市委坚持将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责任。市委常委会把校外培训治理列为市、县两级党委年度重点任务,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双减”专门协调机制并出台30余个相关配套文件,市、县两级教育局新增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股),市委出台《晋中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十五条措施》,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行业主管、社区联合、社会协同、学校监督、机构主责”的责任体系,走出了晋中路径。


  强化督导问责,压实属地责任。我市持续将“双减”政策的落实情况、人民群众对“双减”的满意度,作为对县级党委、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在正向指标90分考核中,分值占到十分之一,推动县级党委、政府扛起责任,主动作为,补短板、强弱项。


  强化分类管理,明确部门职责。我市坚持非学科类和学科类培训治理同部署、同推进。市县成立学科类和非学科类项目分类鉴别专家组,出台《关于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意见》,明确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分别为体育、文旅、科技部门,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的主管部门为卫健部门,校外托管机构主管部门为市场监管、卫健部门;市教育局协同市文旅、科技、体育部门出台规范非学科类培训的专项管理文件,明确审核登记、日常监管具体要求。


  强化网格治理,开展联合执法。各县(区、市)政法委将校外培训治理纳入村(社区)网格工作事项,建立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校外培训综合执法模式,形成了“网格摸排、台账管理、联合执法、快速处置、宣传震慑”的有序衔接工作机制。市教育局等七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积极构建校外培训执法体系。教育部门联合文旅、体育、科技、司法、公安、消防等部门以日常检查、“双随机”、突击检查等方式,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查重处,2022年,累计查处违规机构99所,罚款3万元,化解了20名学生的退费诉求。查处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11人次(警告2人、记过9人),并公开曝光,形成强力震慑。


  强化机构自治,压实工作责任。压实培训机构规范培训的主体责任,建立培训材料和人员内审等制度,深化数字化监管,将全面纳入监管平台运营作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开展培训的基本条件,实现机构、资金、人员、材料、学生“五个管起来”。发挥综合平台管理效能,目前,全市403所非学科类、22所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开通线上支付,实现线上售课、消课、退费,累计排查校外培训机构476家,材料1669份,从业2165人,推动完成17个问题机构整改。


  强化家校合作,推进素质教育。各学校对学生参加校外机构进行网格摸排,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违规培训,在职教师签订“双减”承诺书,发布校外培训致家长的一封信,积极宣传正确教育观念,推进家校共育。我市还统筹推进市域义务教育考试命题改革,扭转当前应试教育导向、缓解家长焦虑,防止家长跟风参加学科培训、走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逻辑盲区。


  强化社会协作,盘活校外资源。市教育局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记者等组建了晋中市首届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营造全社会参与监督并广泛支持校外培训治理的良好氛围。同时,我市投资近10亿元,在市城区高标准建成青少年活动中心、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充分利用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办校外教育平台,所属11个县(区、市)全部建有青少年活动中心,有效融合了校内外教育。


  通过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如今,我市校外培训治理正从多元共治走向多元善治,推动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闫淑娟)

(责任编辑:卫奎狮)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