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 擦亮生态颜值 漳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建设持续推进
2022年08月10日   09:42 | 来源:中国发布网

  立秋时节,榆社县漳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双峰水库区域风光旖旎,黑鹳、鸳鸯等珍稀水鸟们栖息于无边的草丛中,岸边燕舞莺歌、鹘起鸦落美景如诗,迷人的湿地风光与无际的碧波林海交织成一幅秀丽的山水画卷。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半壁江山”。近年来,榆社县高度重视漳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保护利用工作,重点在规划布局、机制建立、科研监测、科普宣教、湿地管护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打造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湿地景观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科普教育与生态旅游兼备、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


  漳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浊漳河北源上游源头,主要由浊漳河北源干流河道及其上游的郊口河、龙门河、双峰水库等组成。北起浊漳河北源源头(社城镇大牛村),南至浊漳河与泉水河交汇处(箕城镇南河底村),东西两侧主要以河道防护林带、堤坝及现状道路为界。湿地公园东西跨度约14.2千米,南北跨度约28.9千米,园内浊漳河主河道全长约40千米。规划总面积662.2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306.06公顷,湿地率46.22%,森林覆盖率达80%。


  榆社县立足实际,强化规划布局,通过设置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管理服务区四个功能区,分区建设、分区管理,特别是将湿地资源置于湿地保育区及恢复重建区内,确保湿地公园内各类湿地资源得到严格的保护。同时,强化体制机制完善,统筹人、财、制度等要素保障,成立榆社县漳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事务中心,并在县林业局内设立湿地公园保护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同时设立了西马、双峰、郊口等3个管护站,专门负责湿地公园日常巡护和管理,确保湿地公园管理高效、巡护有力。资金保障方面。2018年以来,榆社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350万元,年均达270万元,为湿地保护项目实施、湿地公园建设及管护等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此外,2022年榆社县还制定出台了《榆社县漳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湿地公园管理、保护、利用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保障湿地管护顺利开展。


  湿地之美,首先在于它是原生态的。为进一步提升湿地公园生态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榆社县将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同漳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相结合,集中实施了23项治理修复项目。生态修复与保护方面。2018年、2020年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00万元,县级配套200万元,实施了湿地公园修复与保护项目,对湿地公园进行了勘界立标,并新建公园标志门和湿地监测瞭望塔,新修了巡护道路和巡护栈道。同时开展了滩地整治、河流岸线修复、水禽类栖息地改善等湿地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湿地生态功能进一步完善。系统治理方面。2020年投资2480万元,实施了双峰水库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项目,新造湿地水源涵养林1.5万亩,同步实施河流两岸建带、道路两边造景等配套工程,实现浊漳河源头的绿色相连、生态一体,全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综合体。河道治理方面。去年以来,榆社县投资7600余万元,实施浊漳北源河道治理、水毁修复以及双峰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确保了浊漳河干流河道安全。特别是在浊漳河沿线新建3个村级污水处理站,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实现了达标排放。


  通过立法保护、确界立碑、河道巡护、生态修复等保护措施,榆社县周边村镇经济发展侵蚀湿地公园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湿地面积不断增加,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吸引众多野生动物来此栖息繁衍。据调查,漳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目前有野生植物388种,野生脊椎动物173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金雕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鸳鸯、大天鹅、纵纹腹小鸮、长耳鸮等15种。特别是双峰水库及周边的湿地、山区林地是黑鹳、鸳鸯等珍稀水鸟的重要栖息场所,湿地公园已成为山西省多种候鸟的重要通道和停栖驿站。此外,漳河源两岸人工林森林生态系统是我国“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随着湿地公园建设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对维护山西省和“京津冀”生态安全将发挥更大作用。(程煜媛 石凯 李雅静)

(责任编辑:卫奎狮)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