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网讯(赵永平 张莉芬 曹毓芳)7月31日早6时,郑州,晴空万里。
灿烂的阳光洒在林立的高楼上,洒在行道树葳蕤的绿叶间,洒在井然有序驶过的车辆上,也洒在早起晨跑的人们身上……目之所及处生机盎然。很难让人相信,不久前这里曾经历特大暴雨。
在位于郑州郑东新区的东悦城小区工地上,原先如湖泊般壮阔的积水已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或板结或湿润的大块空地。看着最后一洼水顺着排涝泵管道消失,又和5名队友奋战了一整夜的刘威,长吁了一口气。
“收工!收工!”伴随着欢快的喊声,远处走来晋中市应急救援大队的其他36名队员。
在晋中市应急救援大队队长曹毓芳发回的视频中,尽管队员们神色间难掩疲惫,但更多的是自豪。
“从23日凌晨6时到达郑州到今天圆满完成任务,整整奋战了9个昼夜,抽排积水26.2万立方米。”电话中,56岁的曹毓芳声音洪亮。
7月22日20时50分,晋中市应急管理局接到省应急管理厅紧急驰援河南的通知。接到通知后,晋中市紧急部署,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72分钟内集结完毕,连夜驰援河南郑州。

7月23日凌晨5时50分,晋中市应急救援大队首批26名队员带着4台大功率排涝泵车、3辆救护车、4辆拖车,以及其他救援物资赶到指定地点。经过前期接洽后,23日11时,队员们带着抽排水设备赶到第一个救援点——工人路330号、332号院,开始紧锣密鼓安装设备。
“两个地下室、一个车库,全被积水灌满了。车库里泡着20多辆车,抽完水,地下室的淤泥还有十几厘米厚。”曹毓芳介绍,因为存有大量积水,小区已停水停电多日。为了能让居民们的生活尽快恢复正常,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带去的防汛排涝泵车在抽排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第二批15名队员携带雨鞋、雨裤、气体检测仪等装备,乘坐两辆救护车从介休市出发,赶往郑州。
24日上午,第一个救援点的抽排水任务完成。队员们带着装备赶往第二个救援点——电新街8号院。队员们赶到该院的地下停车场,只见两万平方米的车库里一片“汪洋”,60多辆汽车停泊在水中。

排涝泵车适合地面作业,因为受地形地势限制无法使用机械,面对地平线下七八米处的积水,队员们只能把泵用绳子捆好,然后人工拖放到地下。“41个人合力推拉,泵纹丝不动,后来居民们主动加入,才把设备推到作业点。”刘威告诉记者,设备的移动是这次紧急救援最大的难点。
第三个救援点是阳光城丽锦公馆负二层在建的停车场,第四个救援点是东悦城小区。东悦城小区是一个正在开发的小区,也是此次救援中抽排水量最大的一个点。十几万立方米的积水在工地上形成一个颇为壮观的“湖泊”,水深达8米。尽管积水量大,但因为作业点在地面上,抽排水的难度不大。让队员们高兴的是,此时他们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大家看我年龄大照顾我,第一天睡了两个小时,第二、第三天睡了4个小时。”曹毓芳告诉记者,前3天一天换一个地方,因为安装设备需要全员上阵,大家休息的时间很少。同样睡眠不足的,还有晋中市应急救援大队党总支书记、57岁的刘景旺。尽管曹毓芳和刘景旺二人是队伍中年龄最大、身体状况较弱的,但始终坚持和大家同甘共苦,日夜奋战在抽排水一线。
刘威和赵雪涛两位中队长带领第一批队员,在刚开始的近40个小时里基本没合过眼。安装设备后需要值班,他们抢着说:“我是党员,我留下!”赵雪涛告诉记者:“居民已经停水停电五六天了,我们坚持几十个小时不休息,不算什么。”
到达第四个救援点,设备安装就绪后开始抽排水,留下6个人值守,其他队员就可以轮班休息了。

队员们夙夜为公,当地居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有人悄悄把桶装方便面挂在救护车把手上,上面留了一张“谢谢你们,辛苦了!”的字条;有人把切好的西瓜端到他们面前;居民自发送来成箱的矿泉水、方便面,还有锦旗。
“感谢晋中,感谢应急救援人员帮我们恢复了正常生活!”在7月31日上午举行的欢送会上,当地居民代表以朴实的话语表达他们发自内心的谢意。
31日16时,晋中市应急救援大队的41名队员回到晋中。在晋中东高速路口,等候已久的市应急管理局领导代表全系统、代表晋中,迎接他们回家!
(责任编辑:晋中发布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