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奋进谱新篇 ——大竹县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侧记
2022年01月14日   10:29 | 来源:西部经济网

  本网讯(程一凡 记者田怀江)时值深冬,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标准化厂房项目二期建设依旧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数个塔吊往来运送着建筑材料,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


11.jpg


  随着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标准化厂房一期的全面入驻投产和二期的加快建设,在大竹县,一个崭新的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产业配套基地正在川东北渝东北强势崛起。


  突出建成“川东北渝东北产业集聚新高地和开放合作新高地”两个定位,实施“产业强县、城市北进、乡村振兴、区域协同”四大战略,打造“新型城镇化、川渝合作先行、现代产业集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五大示范区,奋力进军中国西部百强县第一方阵,加快建设繁荣美丽活力大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竹新征程。这正是大竹响应省委、市委号召,倾力书写的“大竹答卷”。


  2021年,大竹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预计)、同比增长9%,跻身2021年中国西部百强县第36位;成功创建全省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省级生态园林县城;荣获全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工业强县示范县,连续8年获全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县共建的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跻身全省100个重大项目;党史学习教育经验获《人民网》《新华社》等媒体宣传推介,“四个结合”做法获中央指导组充分肯定。


  新时代,新作为。践行中央精神和省、市委战略部署,大竹正在路上。


  突出两个定位活力竹城绽放川东北渝东北


  如今,当你漫步在竹城大街小巷,徜徉在公园广场,定会感觉到,竹城建设格局开阔,从东湖广场到北塔水街,处处是靓丽的城市天际线。


  “大竹没有大江大河,如今却有了江南水乡的感觉!”近段时间,来到东湖湿地公园游览的市民纷纷由衷赞叹。已全面启动二期建设的东湖湿地公园,项目规划总面积25万平米㎡,承“保护湿地生态、呈现湿地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将水乡特色文化贯穿于环境设计的各个环节,赢得了竹城市民的普遍青睐。


  东湖湿地公园、白塔公园、新天地商圈……近年来,新的城市地标频频“抢镜”,这正是大竹县围绕打造川东北渝东北高品质宜居新城,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大竹县全面对接达州“南拓”,推进“城市北进”战略,加快构建“一环两轴五区”城市空间布局。加快环城路、高铁站及连接城区道路、双马互通、竹凤大道北延伸段建设,新华路西段于2022年1月1日建成通车。实施“基础补短工程”,稳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完善城市备用水源、防洪排涝、应急避险等设施,补齐城市道路、广场绿地、农贸市场、停车场、雨污分流等基础短板,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实施“城市提质工程”,开工引水入竹项目,稳步推进老旧小区及东南门棚户区改造,规划“三馆一院一中心”。开展城市视觉系统提升行动,全面融入“竹元素”,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以绕城路为依托建成的生态景观功能环;穿越城区中部一南一北两条城市景观和发展中轴线;“城市北进”形成的新城中心区……立足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视野,大竹不断以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起点,调整城市发展规模,优化城市结构、拓展空间布局。截至目前,县城建成区规模拓展至30.5平方公里、30.3万人。


  中心城区顺利推进,小城镇也稳步发展。大竹县全力构建“一核两带三副四轴多点”县域总体布局。除三个街道办为“核心”的中心城区外,向南推进以庙坝为重要节点的“融入重庆产业带”;向北推进以石河为重要节点的“临空港高铁经济带”。建设石河、庙坝、周家三大县域副中心。规划建设文星—童家(杨通)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6个,市级先进乡镇1-2个、示范村10个。


  抢滩川渝合作县域经济迈向全面崛起


  迎着冬日的暖阳,走进大竹经济开发区,这里道路网络四通八达,工业企业鳞次栉比,机声隆隆不绝于耳。天宝绿色电源生产线、361°大竹鞋服产业园、川环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配件扩能项目、维奇光电石墨烯薄膜(卷材)生产线、富士电梯生产线……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正开足马力,全面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铿锵音符正在这里高亢奏响。


  如今,大竹经开区这个的县域“工业心脏”承载起了一个更光荣而伟大的使命——打造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让大竹成为达州市融入重庆发展的“桥头堡”。


  为抓住新一轮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正加速从沿海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重大机遇,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深度加大川渝合作、积极承接重庆产业转移,达州市以OPPO布局重庆、川渝合作为切入点,在该市最毗邻重庆市主城区的大竹县设立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


  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区是电子信息、智能终端及高端设备主要部件生产基地,采取“AB区”方式进行规划布局,A区与大竹经开区“两区合一”,规划面积为40.88平方公里;B区位于庙坝镇,总规划面积为40平方公里,将以庙坝小微企业创业园为核心向外扩展。园区整体计划投资80亿元,预计引进电子信息产业、智能制造等企业100户以上,并带动商贸物流、旅游、农业、科技文卫、金融等产业发展。


  “大竹区位优势明显,以融入‘双城经济圈’为导向的招商政策相继制定出台,这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迅速投产带来了很大便利。在大竹投资兴业,我们有信心!”2021年12月9日,在大竹县制造业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一位企业业主如是说。


  企业的信心来自于大竹县无微不至的政策服务。近年来,大竹先后推动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大竹县支持苎麻新材料产业十条措施》《大竹县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十五条措施等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重点从财政支持、土地供应、企业融资、市场拓展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并对外来投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贴心服务、“并联式”审批,全面推行“项目代办制”和“项目限时办结制”,为入驻企业提供热情高效的优质服务。


  “大竹服务”催生“大竹速度”。友为电子有限公司从签约到第一条生产线投产,仅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再次刷新了招商引资的“大竹速度”。目前,目前该司有3条SMT贴片线,4条镭雕、5条自动插件线投产。


  提振农业农村三山两槽迈向全面振兴


  大竹,地处川东丘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传统农业大县,素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香椿第一县”“中国醪糟之都”“中国糯米之乡”等美誉。


  然而,随着二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农业产业却面临着发展同质化、经营方式粗放、盈利能力不强的困局。如何利用好优质资源实现“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这是大竹县委、县政府多年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地处川东深丘腹地的大竹县铜锣山,郁郁葱葱的茶园中,几个茶农剪刀上下翻飞,正熟练地修枝除草。52岁的邓中成是这片白茶产业基地的劳务小组长,他和妻子都是附近团坝镇白坝村的村民,两人不仅在茶园务工,在自家地里也种了茶。“媳妇和我身体不好,卖不了力气,改种白茶后,收入慢慢上去了。18年我们脱了贫,现在每年在家门口就能挣4万多元,心里特别踏实。”


  从引进浙江安吉白茶产业,十余年过去,全县已发展白茶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2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市级白茶现代农业园区1个,白茶种植达6万亩,每亩收入达2.6万元,产值达8.4亿元。


  白茶产业是大竹近年发展的特色产业新名片。在拥有“中国糯稻之乡”“中国醪糟之都”“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香椿第一县”四张“国字号”名片的同时,“大竹苎麻”“大竹秦王桃”“大竹香椿”“大竹白茶”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片的背后,贯穿着当地党委、政府的一条理念与多年坚持:“粮油生产足温饱,特色农业促增收。”


  “要牢牢牵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就要一手巩固传统产业的优势地位,一手培育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大竹县委书记李志超表示,抓好产业振兴,大竹的战术选择是坚持“粮猪安天下、特色促增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5+5+3”产业体系,扎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近年来,该县坚定不移抓创新、促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021年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8.4亿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45元,增长11.2%;全年预计完成粮食播面170.01万亩,总产量61.54万吨;做大做强竹、苎麻、糯稻、香椿、白茶“5+N”特色农业名片,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万亩,打造百万亩特色产业基地;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创建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70家,培育县级农民合作社18个、省级农民合作社3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486人。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砥砺前行。在这催人奋进的时刻,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的大竹必将成为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全市打造“北翼振兴”战略支点布局中川东北渝东北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责任编辑:赵华勇)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发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