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央视3·15晚会上,“酸菜”被推到了峰口浪尖之上,很多喜欢吃酸菜的消费者表示,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吃了。该事件迅速引发行业关注,事实上,根据目前来看,本次3·15曝光的“土坑酸菜”是一个偶然事件,目前涉及的是个别企业及品牌,消费者也不必过度恐慌与焦虑。
那么关于“酸菜产业链”的健康发展问题以及和酸菜相关的产品到底还能吃吗?红星新闻记者随即走访了四川相关食品企业以及采访了行业专业人士。“酸菜本身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个别的不良企业。”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记者表示,老坛酸菜口味产品在方便面市场中占比很高,对于个别企业来讲有着几十亿的销售额,“酸菜本身在中国是一个大口味,不能因为个别事件的影响而否定整个行业。消费者不必对此事过多担忧,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企业及品牌的产品,都是符合标准及规定的。”
3·15“酸菜”事件引发行业震动
酸菜单品迎来行业拐点?
此次“土坑酸菜”引发众多关注,舆论之所以一片哗然,因为“土坑酸菜”不仅仅涉及到单独的几个企业或产品,其背后还有以酸菜作为供应链的多个餐饮、食品品牌,酸菜被广泛应用在方便面、餐饮菜品、复合调味料包中。记者注意到,酸菜鱼、酸菜粉丝、酸菜方便面等产品,目前也纷纷跟着“躺枪”。以老坛酸菜方便面为例,康师傅、统一等品牌十多年建立的百亿级别市场随之受到震动,也给处于拐点的方便面市场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
据悉,在方便面领域,酸菜味是仅次于红烧味的第二个大单品口味,近几年酸菜的身影也活跃在餐饮赛道上。北交所上市公司朱老六此前引用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酸菜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3.3亿元。记者在企查查输入“酸菜”,共显示了47438条搜索结果,涉及4万多家企业相关企业,影响面巨大。
四川食品企业共同发声
为“酸菜”产业链正名
当3·15酸菜风波袭来,四川食品企业情况怎么样?截止目前,四川食品企业包括白家、天味、李记、日辰、德庄、丹丹、红灯笼、秦妈、川南、味聚特、味百度、民福记、蜀桥佳味、涮都等在内的多家酸菜生产或采购企业纷纷发声。
天味食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公司使用的酸菜包采购于四川省鑫恒星食品有限公司、四川味佳乐食品有限公司与四川盈好家园食品有限公司,“我司与前述三公司分别答署《天味食品战略级供应商合作协议》,对酸菜实施严格的基地化管控模式,从青菜采收、盐渍加工、二次入坛发酵、包装杀菌全生产过程进行事前许可与事中监督,确保原材料来源与品质、生产加工过程、原料成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法定标准。”据了解,天味旗下的酸菜鱼调料是一款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其负责人表示,此次确实受到了一些影响。
虽然3·15已经过去两天,但是面对本次“土坑酸菜”事件,不管是对消费者还是食品行业,都受到了不小的震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记者表示:“尽管酸菜行业此次的爆雷短期内会带来较大打击,但未来在政策端、产业端、消费端的共同努力下,预计市场会步入健康良性的有序发展节点。”(红星新闻记者 张博、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