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的历史画卷镌刻于时间星海之中,延至今日依旧闪烁着熠熠光芒。清涧从历史的景深中走来,抒写着历史人文与山川形胜的壮丽诗篇。
古城千古事,余晖映今朝
一望几千载,俯首皆文明
对于清涧,你了解多少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县长去旅游
邂逅红色枣都,探访路遥故里
漫游山水清涧
©黄如强
清涧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黄河秦晋峡谷西岸,榆林市最南端,是中国红枣之乡、粉条之乡、石板之乡、道情之乡,也是《沁园春•雪》诞生地,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的故乡。
这里有山有水,群山连绵,翠绿掩映谓之清,溪水环绕穿岩透底谓之涧,清涧由此得名。这里有声有色,境内黄河、无定河、秀延河纵横交错。山之灵秀、水之深远,沉淀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风情。
PART.1
历史芬芳,悠远绵长
©马胜阳
清涧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灿烂的农耕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河文化和殷商鬼方都城文化,代代相传的文化脉络为清涧人民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精神滋养。
路遥书苑用文字记录时代风云,演绎着陕北人民的生活百态;人生影视基地作为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再现,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着难以名状的关联。
©马胜阳
李家崖遗址是首座在北方长城带地区发现的商周时期的古城遗址,带着千年前神秘部族的“鬼方文化”与人们重逢;石台寺魁星楼高耸入云,斑驳的躯体上镌刻着历史的厚度,历经时光的洗礼,韵味十足。
PART.2
江山如画,美不胜收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奔涌着一个不朽的传奇。黄河以绵延千里不绝之势,塑造了蔚为壮观的自然风光,唱响了蜿蜒九曲的神话。
太极圣境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湾,宛若一幅太极图铺陈在黄土高原上;磅礴的气势、澎湃的河流赋予河口所向披靡之势;鱼儿峁头枕无定,尾荡远山,仿佛一条巨大的石鱼横卧在谷中。
登上藏雪楼极目远眺,但见峰峦起伏在缥缈的云雾中,大自然用蘸满晨辉的画笔,为苍劲壮美的北国风光赋予了一抹斑斓的色彩。
无定河如一条绿色的飘带蜿蜒在这块土地上,将汹涌波涛的黄河之势化作温婉柔情的潺潺音符跳动在两岸;从春日落英到夏季草木,从秋叶飘然到冬雪簌簌,笔架山上的生命律动从未停止。
PART.3
革命薪火,万古长明
©马胜阳
笔架山革命纪念馆中,展陈了清涧革命历史沿革,一碑一文述说着峥嵘岁月,一字一句道尽了革命情怀。在风雨晦暝的年代,是革命先辈们高擎信仰的火炬,照亮了民族前行的征途。
©王涛
他们以炽热的楚囊之情,灼热的信仰信念,吹响了一往无前的号角,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华章,鼓舞着世世代代的清涧人奋勇前行、锐不可当。
PART.4
匠心匠艺,垂范百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的底蕴所在,沉积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铸魂着非遗文化的荣光,形成了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
清涧道情以技艺立道、以情怀入心,语言通俗易懂、曲调深入人心、情节感人肺腑,是陕北艺苑中一朵艳丽的奇葩。清涧石板开采制作技艺凝结着一代人的智慧,诠释着持之以恒的匠心。
清涧民歌、清涧伞头秧歌、清涧剪纸等一个个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浸润了历史和生活的“非凡之美”,交流融合、兼收并蓄,淬炼出灿然一新的塞上文明,将清涧的风土人情体现的淋漓尽致。
PART.5
清涧食味,余韵悠长
食物的鲜香在口舌处搅得风生水起,清涧粉条是从岁月中凝练而成的风味,每一种材料、每一道工序都寄托着清涧人内敛沉稳的思维情感。
清涧煎饼色如白雪、薄如蝉翼,配上秘制的酱汁,色味俱全、余韵悠长。清涧烙饼是陕北农耕文明的缩影,尽管制作工序简单,却也蒸腾了岁月,交织着清涧人固守的情感和信念。
清涧,一座古老的城市,一座秀美的城市,笔架山峰峦俊秀,太极圣境惊险奇绝、鱼儿峁鬼斧神工、黄河逶迤蜿蜒。伴着文明的乐章,乘着时代的春风,一幅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的画卷正不断展向未来。